“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投融资是企业输血造血的核心手段,共同支撑企业生存、扩张与战略落地。近期,中大咨询将推出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其中首篇为

▲图1 上市公司首次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数量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2 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公告数量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注:本文中“并购六条”实施一年期间指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3日,上年同期指2023年9月24日至2024年9月23日


二、聚焦“新质生产力”,科创属性成核心

“并购六条” 明确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领域倾斜,市场交易结构呈现鲜明的“向新”特征:

上市公司端:科创相关行业并购最活跃

从发起并购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最为积极,达44家,占比19%,位列第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2家)紧随其后,三者合计占比33%。

这三类行业均为“硬科技”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充分体现“并购六条”政策实施以来对科创板、创业板“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强化的支持导向。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3 发起并购上市公司所属行业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标的资产端:科创领域占比超四成,成市场主旋律

从标的资产行业属性看,“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占比更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标的达54家,占比23%,排名第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2 家)分列二、三位,三者合计占比43%。

典型标的集中于半导体、医疗器械、光子自动化设备等细分领域,技术壁垒高、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围绕科技创新的并购成市场主流。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4 标的资产所属行业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三、产业整合为主流,跨界并购“向新”转型

“并购六条” 通过提高监管包容度、鼓励产业逻辑并购,推动交易结构向 “高质量整合” 转型:

产业并购占绝对主导,整合逻辑清晰

在剔除资产出售类交易后的212单资产收购中,产业整合类并购占比76%(161单),非产业类并购仅占 24%(51单)。

体现市场回归“主业聚焦、产业链协同”的理性逻辑:新兴产业通过并购补链强链,强化功率半导体业务竞争力;传统行业通过整合优化资源,优化区域布局。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5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购概况—并购目的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导向明确

51单跨界非产业类并购中,标的资产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电子设备、软件服务、专用设备三大领域(合计占比超 70%),无盲目“炒概念”式跨界。

典型案例如松发股份(原陶瓷业务)以“蛇吞象”方式收购恒力重工(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置入“海洋强国”战略相关资产,实现向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彻底转型,成为政策支持 “第二增长曲线” 的标杆。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6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购概况—跨界非产业类并购情况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四、亏损标的收购翻倍,监管包容度落地

剔除资产出售与未披露财务数据的交易后,在136 单资产收购中,标的资产亏损的交易达 28 单,占比 21%,较上年同期的 14 单增长 100%。

此类交易多为 “科创领域产业整合”,虽标的暂处亏损,但能补全上市公司业务链条、提升技术协同性。这一变化直接体现 “并购六条” 对 “优质未盈利资产” 的包容,打破此前 “唯盈利论” 的限制,为科创企业通过并购加速发展提供空间。

如2024年10月,晶丰明源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发行定向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亏损的易冲科技100% 股权,后者在高性能模拟芯片领域技术突出,收购可助晶丰明源完善汽车电子等领域布局,契合新并购原则,复牌首日涨幅20%。2024年10月,阳谷华泰推进收购波米科技100% 股权,标的深耕半导体封装用聚酰亚胺材料领域(2023-2024年累计净亏损超2000万元),其技术可助力阳谷华泰切入关键电子化学品赛道,阳谷华泰复盘当日一字涨停,涨幅达19.97%。2024年10月,佛塑科技推进收购金力股份100%股权,后者为锂电池湿法隔膜领域头部企业(2024年因行业供需失衡、新增产线折旧及财务费用增长致净亏损0.91亿元),其技术与客户资源可助力佛塑科技切入新能源核心材料赛道,复牌后连续收获6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77.37%。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7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购概况—标的资产亏损交易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五、中小规模成基础,民企央地协同发力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实施一年以来,中小规模交易(<10 亿、10-50 亿=合计占比超七成,成为市场基础盘,这与当前中小企业补链强链、业务优化的常态化并购需求高度契合;50 亿以上大规模交易虽占比相对较低,但仍保持稳定份额,主要集中于行业龙头整合、跨市场资源重组等战略性场景,反映政策引导下不同体量并购需求的分层释放。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8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购概况-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就企业性质而言,民营企业以超六成占比成为绝对主力,体现政策对民营资本参与市场化并购的激活效果,尤其在科创、消费等领域,民企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技术、渠道资源的诉求显著;中央/地方国企近三成的参与占比,则聚焦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重点产业控股整合,二者形成 “市场化活力 + 战略导向” 的协同格局,推动并购重组向 “提质增效” 方向落地。

“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专题(二):市场动态及趋势分析

图9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购概况-企业性质

(数据来源:Wind,统计口径为首次披露日)

注:统计的交易中部分交易由于未公开交易金额,仅在交易数量中统计

总体而言,“并购六条” 实施一周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交易规模多元、民营企业活跃的特点。


公司介绍

中大咨询始于1993年,已为70%以上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及众多中央、地方国有企业提供服务,在国内15+城市设有办公驻点,业务遍及全国30+省级行政区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大咨询依托“解码政策、扎根产业、穿透数据”优势,构建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蓝图,提供包括并购重组、投资报告等综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通过资本手段优化产业结构,运用“咨询+投资并购”两位一体护航投资闭环,实现从资源整合到效能提升的价值倍增。


作者 | 中大咨询


如需进一步交流或咨询相关业务,请微信添加好友或致电全国服务热线400-9933-161。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