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技创新管理 | 美国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概览及对我国“十五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启示

 言 

当前,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合作格局面临重构。本文梳理了美国通过科技外交建立合作网络、发起和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与大科学计划的相关做法,以期为我国“十五五”时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外交


美国政府重视通过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外交建立科技交流合作关系,并由科技人员在开展外交后提供政策建议,支撑美国科技管理决策,其主要政策有两个,一是科学特使计划,二是使馆科技研究员计划


科学特使计划能帮助美国政府建立顶级科技交流合作关系。该计划由美国国务院任命学术界的领导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杰出科技人员担任科学特使,前往非洲、中东、中亚、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与当地国家元首、政府官员、民间社会等围绕两国科技外交政策以及前沿热点领域(如新兴技术)和共同关注领域(如STEM教育、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能源)进行交流和宣讲,达成美国科技优先事项,建立或加强地区间科学家网络,并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使馆科技研究员计划由美国国务院招聘任期五年的使馆科技研究员,安置在其世界各地的使馆中,负责在科学、技术、环境、健康以及创新方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关系,推进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科学优先事项,为美国政府提供科技政策建议,以保持美国在关键利益领域的主导地位。自2001年启动以来,已有近550名科学家参与了该计划。外交科学家也积极为美国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例如,2018年,美国政府收到了来自70个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127份科技技术提案。


二、发起和参与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科技组织是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国际科技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发起或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借助国际组织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实现美国的科技优先事项。


(一)国际科技组织总部密集


根据国际协会联盟出版的《国际组织年鉴》(2023—2024年),处于活跃状态的国际科技组织有8500余家,其中1006家总部设立在美国,远高于第2位的英国(608家)。


美国吸引国际科技组织总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联合国大会总部的吸引带动作用。联合国大会将总部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等5个主要机关设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总部的落户确立了纽约国际政治活动中心地位,营造了国际化的氛围和发展环境,带动了与联合国大会下属科技教育经济机构具有业务联系的国际科技组织落户美国。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水平领先,聚集了大量顶尖人才,具有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的科技实力。如1992年成立的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总部及秘书处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二)通过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美国政府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统筹协调国内企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等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是由美国政府主导建立的非营利性质民间标准化团体。1995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以备忘录方式授权 ANSI负责代表美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ANSI会员包括922家企业、34家教育机构、331个组织、86个政府部门。ANSI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国际科技治理与交流合作。


一是统筹协调国内主体代表美国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ANSI通过认可、协调美国技术咨询小组,由技术咨询小组代表美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并投票决策。同时,ANSI制定和更新《美国参与ISO国际标准化活动的ANSI程序》、《美国代表团参加ISO和IEC会议的指南》等文件,为美国各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细节和专业的指导。美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参与了IEC 89%的技术活动,涉及2316名美国专家、171个美国技术咨询小组。参与了ISO 74%的技术活动,涉及8254名美国专家、244个美国技术咨询小组[1]。


二是组织双边合作交流。2023年ANSI与德国标准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美国-德国标准小组讨论,就数字化转型和智能标准、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制定等进行交流。与韩国技术与标准局共同主办韩美标准论坛,讨论美韩两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技术等领域的标准战略和活动,通过交流促进双边标准认定合作。


三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标准制定与实行,增加美国的共同利益者。ANSI目前与18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建立了伙伴关系,例如ANSI和美国石油协会(API)等在塞内加尔为尼日利亚、加纳和科特迪瓦等国家的人员组织培训,提高该国对石油质量、安全和管理体系相关国际标准及其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义务的联系的认识和理解。


三、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美国广泛发起和参与开放性大规模科学计划[2],整合国际优秀人才,应对大规模、复杂性科学问题,为美国科学家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学突破发生,保持美国科技领先地位,例如,美国发起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全球分布式网络—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系统平台(GEOSS)等。


美国参与或发起国际大规模科学计划的流程为:首先由科学界评估美国参与或发起该计划的科学影响,其次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和能源部(DOE)等资助机构对科学影响和资助成本进行评估,最后由联邦政府综合项目的科学、外交及经济影响进行决策。经确定需发起或参与的大规模科学合作计划由美国国内的牵头机构与合作伙伴在合作目标、组织协调机制、实施计划、成本分担和成果共享等方面达成一致。


美国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特殊观察员国,有权参加理事会的受限制会议、讨论核心设施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LHC)的事务。美国共资助了5.5亿美元用于LHC建设,包括:DOE提供了2.5亿美元的资金、价值2亿美元的设备和材料,并设立高能物理学研究资助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了8100万美元资金用于建造ATLAS探测器和CMS探测器,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NAL)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参与了LHC加速器建设


四、启示与建议


当前,全球科技合作从“无界”到“有界”,一是全球科技发展“去全球化”趋势凸显,各国科技创新和应用更加强调本土化和自主化。二是大国博弈下的技术封锁与“脱钩”行为愈演愈烈,正在人为地割裂全球创新网络,科技体系日益碎片化。总体来看,我国“十五五”时期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传统的合作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合作格局与模式亟待探索与重构。借鉴美国经验,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布局。


一是以人才为核心,重塑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一方面,新的合作网络由人才搭建,新的合作模式也需由人才开展,须将人才置于关键位置。政府与科技界应协同发力,加大对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新格局下有效开展合作与竞争的顶尖人才,加速构建以我为主、多元共赢的新型合作网络,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核心支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步入“无人区”,科研人员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成为合作规则的探索者和制定者。应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探索一套适应新发展阶段、能够引领未来方向的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新战略与新政策。


二是以组织为平台,提升国际科技治理话语权。 一方面深度参与现有组织,鼓励和支持人才在关键国际科技组织中争取领导席位,深度参与其议程设置、规则制定和标准推广,有效维护我国科技利益。另一方面围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前沿和新兴领域,依托我国优势,牵头或联合发起新的国际科技组织与联盟,主导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三是以计划为抓手,引领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如深空探测、生命科学、气候变化等,整合国内相关领域科技力量,主动发起和主导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共同参与,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1]数据截至2023年,https://www.ansi.org/resource-center/annual-report-2023/annual-report-2023-ansi

[2]美国将大规模科学计划分为开放性和非开放性两种,非开放性计划通常与国防军事直接相关,通过集结美国国内研究力量完成。


公司介绍

中大咨询深耕行业三十余年,以合作伙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部署为导向,围绕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创新资源布局等顶层设计,面向未来产业、高层次科创人才引育、科研单位评估改制、开放创新合作、科技计划体系、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等领域,提供深度研究和”短平快“研究支持,形成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强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科技创新的科学决策。更多咨询内容呈现可点击https://www.mpgroup.cn/gov_kejichuangxin.html看。


作者 | 中大咨询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微信添加好友或致电全国服务热线:400-9933-161。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