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5.5%。上半年经济发展符合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设定,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图1 中国GDP增长速度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中国分产业GDP增长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二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4.7%,较2025年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扩大内需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图3 中国消费、投资、净出口GDP增长贡献率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但制造业仍处于压力区间
2025年二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增速达到6.3%。较一季度的6.5%微降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增长区间,工业经济韧性持续显现。从上半年整体表现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7.0%,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动能不断增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增速攀升至9.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图4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造业仍处于压力区间,发展趋势弱于服务业。从6月景气指标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处于荣枯线下方的收缩区间,显示制造业仍面临一定经营压力;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处于扩张区间,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反映出服务业企业对行业前景信心较强,成为当前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亮点。

图5 2025年6月制造业与服务业景气指数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制造业存在供大于求现象
2025年二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较2024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从走势看,前期工业产能利用率有波动,2024年末曾处于相对高位,2025年开年后持续走低。这一变化反映出产能过剩问题有所抬头,或影响企业生产决策与市场供需平衡,不利于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图6 中国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上半年,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产能过剩隐忧凸显,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较为突出,产能利用率不足70%。结合同期变动率来看,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下滑,且变动前后均在75%以下,产能与市场需求适配度不佳,存在产能过剩压力。

图7 2025年上半年部分重要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部分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产成品存货对比去年同期处于增长,企业存在产销担忧。2025年6月,部分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产成品存货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幅达11.1%。,存货增长进一步凸显供需结构问题,可能加剧市场库存压力,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盈利。产销不平衡的情况,可能使微观企业的经营存在压力。

图8 2025年6月产成品存货变动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重要行业利润明显下降,企业经营承压
当前工业领域部分重要行业利润明显下降。部分规上工业重要行业2025年1-5月利润持续下滑。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与洗选等行业,2025年1-5月利润均有不同程度降幅,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甚至同比大降50.6%。而这些行业在规上工业中2024年的利润总额占比为32.18%,在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分量。

图9 2025年1-5月部分重要行业利润变动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从近年趋势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已连续三年同期利润下滑。而结合上提产能利用率、产成品存货等数据,也说明了对应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利润下滑,产销不平衡的情况,微观企业面临着对应的压力。

图10 2023-2025年1-5月部分重要行业利润变动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各地方生产总值稳定增长,部分省市产销率偏低
各省市地方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国GDP累计增长5.3%,其中,广东、辽宁、云南和青海的GDP增速远低于全国GDP增长水平。同时部分省市工业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2025年上半年全国产品销售率为95.2%,有将近一半的省市产销率在95%以下,其中,吉林、宁夏和广西的产销率分别为92.5%、92.5%和92.1%。
部分省市出现明显的低产销率与高GDP增速的情况。如湖北、吉林和宁夏的产销率分别仅为93.5%、92.5%和92.5%,在生产和销售环节衔接效率没有完全充分的情况下,其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6.2%、5.7%和5.8%,存在企业生产和销售不对等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承压。

图11 2025年全国各省市产销率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投资增速放缓但贡献显著,有效投资增加,“两新两重”带动凸显
2025年二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同比增长2.8%,三大领域表现差异显著。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势,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基建投资稳步回升,同比增长4.6%,政策支持下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房地产投资降幅持续扩大,同比下降11.2%,市场调整压力仍在释放。

图12 按领域分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两新两重”政策在投资领域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精准发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重心向设备工器具购置倾斜,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装备水平,更拉动相关制造领域投资增长,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与此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通过刺激终端消费需求,向上传导带动下游消费品行业投资回暖,同时拉动中游制造行业扩产升级,形成供需联动的良性循环。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激活产业链上下游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图13 部分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上半年消费增速回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025年上半年我国社会零售消费呈现回暖态势,社会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消费市场韧性持续显现。从商品消费结构看,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消费刚需特征突出。同时,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亮眼,在大规模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家电、家具和通讯器材等耐用品消费增速加快,政策对消费的撬动作用显著。消费市场的回暖与结构优化,既反映居民消费信心回升,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14 社会零售累计增长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上半年居民消费领域量价背离现象较为突出,商品与服务消费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居民商品消费呈现“量增价减”特征,1-6月CPI消费品价格累计同比下降0.4%,但同期商品零售额仍实现5.3%的增长,显示消费需求韧性支撑销量提升。服务消费则表现为“量增价平”,服务CPI累计同比微涨0.4%,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服务零售额增长5.2%,供需两端趋于平衡。

图15 消费品CPI与商品零售额变化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6 服务CPI与服务零售额变化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外贸进出口增速回升,进口维持下滑,出口结构优化
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出口升、进口降”的分化态势,体现了内需挖掘的成效。进出口总额达217876亿元,同比增长2.9%,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出口表现强劲,同比增长7.2%,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进口虽同比下降2.7%,但较一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显示进口需求逐步回暖。

图17 中国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长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商品结构看,进出口呈现鲜明的结构性特征。进口端呈现内需导向特征,珠宝首饰、植物产品、交通运输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出口规模较大产品的进口额下滑明显,内需挖掘有效消纳了部分原本依赖进口的产品供给,显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出口方面,高附加值产品表现亮眼,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船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汽车等出口增长显著,成为外贸升级的重要支撑,而玩具、灯具、家具及其零件等下游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下降。

图18 2025年上半年部分产品累计进口额及增速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19 2025年上半年部分产品累计出口额及增速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一)二季度就业总体稳定,失业率微降,青年群体面临较大压力
2025年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保持稳定,均值为5.0%,较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就业大局延续平稳趋势。但青年群体就业形势存在压力。,二季度城镇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均值达14.5%,处于较高失业率水平。

图20 中国城镇失业率及分年龄段失业率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此外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仍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2025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1222万人。由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未来的就业市场也会涌入更多的青年群体,青年群体就业方面未来面临着较大挑战。

图21 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
居民收入呈平稳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较2024年的27561元有提升;农村居民从2024年的11272元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11936元;全国居民也从20733元增至21840元。城镇、农村、全国居民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为消费升级与经济内循环注入持久动力。

图2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基本与GDP增速同步,这种匹配对稳定民众收入预期意义重大,筑牢消费信心根基。农村居民、全国居民收入增长态势良好,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城镇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内需挖掘存在较大空间。

图23 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速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结构转变: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中国外贸结构逐渐调整
(一)美关税冲击中美贸易,但中国与美国以外地区贸易韧性强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进出口数据呈现鲜明分化: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对美贸易承压明显,一季度进出口增速为-9.3%,上半年进一步收窄至-4.0%。而中国对其他地区贸易展现韧性,对非洲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达14.4%,东盟达9.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4.7%,均保持增长。对欧盟贸易虽一季度增速仅1.4%,但上半年回升至3.5%,体现出口仍有一定韧性,印证中国多元市场布局在对冲单一市场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图24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进出口情况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二)中美分处通缩通胀状况,供需背离体现产业链重构,且预估长期持续
美国CPI整体呈波动下行后小幅回升,2023年1月超6%,2024年1月降至约3%,2025年5月为2.7%,通胀虽缓但仍存。而中国CPI走势不同,2023年1月约2%,后续震荡下行,2024年1月后在低位徘徊,2025年5月仅0.1%,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足、存在通缩压力。
中国生产指数高于新订单指数,市场供大于需,经济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美国虽生产收缩,但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呈现需大于供的特征,存在通胀压力。这种差异背后,是全球产业链调整过程中,中美在产业布局、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趋势,使得两大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分化,也让这种供需背离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扭转。

图25 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
(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IMF、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图26 中国新订单与制造业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图27 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如需具体数据可添加好友联系获取)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二季度政策调控成效显著,预计下半年将维持调控方向
我国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回顾202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激发内需潜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延续就业大局平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任务充分落实。
例如扩内需方向: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又如强产业方向: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再如稳就业方向: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最后是促开放方向: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发展中间品贸易,开拓多元化市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这些方向的政策调控都发力到实处,成功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二季度经济数据进一步表明宏观政策调控的成效显著,因此预计宏观政策将延续从扩内需、强产业、稳就业、促开放等四大方面开展。扩内需通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消费金融服务来推进;强产业则通过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实现;稳就业则注重打好稳就业政策的组合拳、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促开放则从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等方面而入手。有关的政策文件和具体举措以及相关出台时间和部门如下表。




我国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良好,供给端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需求端有效投资贡献显著,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但结合供需两端情况分析,内需挖掘仍需加码。分配端,我国就业大局稳定,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内需进一步挖掘。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影响我国外贸结构转变。结合上述情况,预计政府宏观调控将保持“扩内需+强产业+稳就业+促开放”的方向不断发力,推动下半年经济健康发展。另本文配图中具体数据可扫码联系我们进一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