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进一步重大部署,国有资本配置整体功能显著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新年伊始,回顾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有哪些热点主题?展望202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有哪些新动向?

2024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面向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国资央企更加突出功能价值,发挥好“三个作用”,做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国资国企核心功能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国资央企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切实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国资国企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开展功能使命和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目标。
2024年,国资国企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抓手,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重组整合的重点领域包括战新产业领域、能源资源领域、一般竞争性服务业领域等。
聚焦战新产业领域重组整合增强产业控制力。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国一汽等汽车企业控股中国诚通力神青岛,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高质量合作。锚定节能环保领域,中国宝武、中国石化等多家央企共同投资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在低空经济领域,湖南6户省属企业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成立,助力湖南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
聚焦能源资源领域重组整合增强安全支撑力。能源方面,四川推动四川投资集团和四川能投集团战略重组,优化电力和天然气资源统筹调配,增强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湖南推动湖南能源集团整合湖南煤业集团,推动全省能源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运营,打造湖南省能源安全"压舱石"。资源方面,中国五矿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并实现控股盐湖股份,推进盐湖中钾、锂等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中国稀土集团吸收合并广东稀土产业集团,强化对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的统筹管理;湖南以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为主体组建湖南矿产资源集团并整合存量矿权,培育矿业产业龙头企业,引领湖南绿色矿业集群发展。
聚焦一般竞争性服务业领域重组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务院整合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优势物流数据资源,组建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提升国家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上海推动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行航母,提升上海国资金融服务竞争力;重庆整合组建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和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文化强市建设。
2025年,国资国企将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围绕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如能源、矿产等,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协同发展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根据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三、国有资本投资:打造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2024年,国资国企深入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机制,在耐心资本投资实践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机制。中央企业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在放宽规模限制、提高出资比例、注重整体业绩和长期回报考核、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发挥长期耐心资本作用。地方国有企业方面,上海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国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制度文件,明确国资基金整体评价原则,建立分层分类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细化免责情形,支持投早投小,助推上海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
深入开展耐心资本投资实践。中央企业方面,共有81家央企设立创投基金,累计出资237笔,投向113只基金,累计出资规模达3826亿元。地方国有企业方面,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推动成立总规模1000亿产业投资母基金;济南打造总规模600亿的“6+N”基金集群;湖南国资国企成立100亿战新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未来产业等“六大产业”的投资力度;重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34亿元,推动市属国企“四链”融合发展。
2025年,国资国企将打造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国资国企将持续健全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基金差异化考核机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合理优化投后退出机制,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四、产业升级:开展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AI+”专项行动
2024年以来,国资国企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实施“AI+”专项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跃迁升级,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业焕新行动方面,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布局,系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新产业“百项工程”;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方面,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九大重点产业,遴选确定重点方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并于3月30日确定首批启航企业名单。
大力实施“AI+”专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资国企启动实施AI+专项行动,聚焦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加快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结合通信、电力、制造、石化等国民经济主体行业数据,构建一批行业大模型,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5年,国资国企将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跃迁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国资国企将加快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加快重点行业“AI”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一批深度应用场景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2024年国资国企着力建设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成效显著。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4年,国资国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三年超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科技成果。圆满完成嫦娥六号探月任务,300兆瓦F级重型燃机点火成功,“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6000米级深海平台完成试采,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这些新成果都有力提振了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央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深度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组建了一批创新联合体,央企创新联合体的数量达到了24个,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持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资人的支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首次设立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金的支持,专门对重大科技创新予以了工资单列,去年单列的工资总额增长15.6%,中央企业抓创新、强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5年,国资国企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是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布局和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央企业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三是强化科技激励,加大考核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
2024年国资国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表现,规范开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不断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表现,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规范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具体地,《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
面向2025,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维护投资者利益,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目录(点击放大查看)
中大咨询持续跟踪国资国企改革动向,已连续6年发布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值此新春之际,我们把2024年度国资国企改革重要政策与实践动态打包给正在关注国企改革领域的伙伴,致敬一起走过的2024,共同迎接更美好的2025!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并回复关键词“2024年度报告”联系获取。未来我们将继续跟踪和解读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举措,陪伴您不断前进!
作者:中大咨询
来源:中大咨询
版权声明:中大咨询不止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充分释放个人与组织潜能。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