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动态信息】7月简报

【本期看点】 

六部门联合发布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23项重点任务,目标2030年实现内河货船平均载重1900吨、高等级航道电子图覆盖率85%;贵州新水路条例7月施行,首创“学生渡运”安全条款,建立通航/非通航水域分类监管机制;四川物流降本方案出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目标降至13.7%;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投运,创新“海港功能内陆化”模式,通关时效缩短50%,年降物流成本超2亿元;江西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建成全国首个“军地民”实时数据对接系统,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江苏开放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首创有人/无人航空器一体化管理平台,提供航线规划等公共服务;海南秀英港开通新能源货车专班,每日专线发班+专属待渡区,实现“一站式支付”过海缴费;海南启用船舶环保基地,填补区域空白,年处理污染物3万吨,打造“船--厂”治理闭环;云南启动首条跨省跨境换电干线,攀枝花-磨憨线实现3分钟极速换电,运输成本降20%,年减排3.2万吨。




【政策速览】



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六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点击阅读详情)


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六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月29日成文),该文件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构建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为目标,从设施装备提升、运输服务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创新驱动、经济产业融合、区域经济服务及“最后一公里”打通等7个方面提出23项重点任务,推进航道网络化、港口枢纽化、船舶标准化、运输组织化、发展绿色化和服务智慧化,力争到2030年全国内河机动货船平均净载重吨提升至1900吨、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85%、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100%,并提升内河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占比,以释放内河航运运能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贵州新修订水路交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强化水运安全与多式联运(☜点击阅读详情)


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贵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聚焦规划建设、运输服务、航道保护、港口经营及水上安全五大领域;明确要求水路规划需多部门协同确保科学性,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效能,首创“学生放学放假”高峰场景安全管理条款强化渡运防护,并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厘清水域监管责任(通航水域由交通部门监管,非通航水域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以法治手段释放“黄金水道”经济潜力,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现代化水运体系。


四川出台物流降本方案,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目标降至13.7%(☜点击阅读详情)


6月27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至13.7%左右,铁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占比分别提高至3.5%和32%,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超15%;方案围绕提升运输效率、物流建圈强链、完善枢纽网络、培育新质生产力及政策支持五大领域推出20条举措,重点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试点,实施新能源汽车“铁路快速通关”和“抵港直装”,开展“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行动,探索“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综合开发及“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模式,并以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为抓手建设全省智慧物流平台,强化动力锂电池安全物流通道等特色产业支撑,全面构建高效物流体系助力产业竞争力提升。


【行业关注】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投运,多式联运枢纽赋能外贸降本☜点击阅读详情)


6月27日,国内首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正式启用,标志着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投入运营。该项目已纳入国家《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及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创新海港功能内陆化模式,将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关务、船务服务前移至义乌内陆场站,实现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通关时效缩短50%。该项目依托甬金铁路与宁波舟山港的深度联动,搭建海铁联运全程运输定制服务平台,吸引金华、绍兴等周边地区箱源向义乌集聚,显著优化“义乌—宁波舟山港”高能级物流通道。通过预配载、预放行等口岸功能前移,高效衔接国际船期,助力海铁联运效能提升30%。作为浙江省“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海”战略的核心支点,该项目通过多式联运协同降本模式,预计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超2亿元,为长三角外贸企业构建高效、低碳的智慧枢纽,助推区域开放格局升级。


江西A类飞行服务站签约暨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助力低空经济新赛道(☜点击阅读详情)


7月2日,江西A类飞行服务站共建签约暨江西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仪式在南昌举行,省国资委副主任张骅骅参加活动;该服务站由省委军民融合办与省铁航集团合作打造,作为全省唯一A类站,已建成全国首个“军地民”实时数据对接系统,未来将融合北斗导航、卫星通信、5G-A、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提升飞行计划审批、动态监视等保障能力;研究院由省铁航集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聚焦低空经济政策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此举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化低空领域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江西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注入新动能。


江苏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开放,首创有人和无人航空器一体化管理(☜点击阅读详情)


6月30日,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标志着低空空域“一空多方”协同管理模式在江苏落地实践;该中心是省政府授权运营的省级机构,纳入民航空管行业监管体系,已建成全国首个实现低空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管理的省级平台,依托数字化空域与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为管理方提供支撑,并向公众提供飞行申报、航线规划、气象情报等服务;中心按照“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目标构建省市两级服务体系,计划分三阶段推进建设:2025年实现“看得见、管起来”,2027年达成“便捷飞、管得住”,2030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智能化保障体系实现“飞得好、管得好”,用户可通过官网(http://www.jfsc.cn)注册使用服务。


海南秀英港正式开通新能源货车专班(☜点击阅读详情)


为积极响应绿色运输号召,切实提升新能源货车过海运输效率,7月1日起,秀英港正式开通新能源货车专班,为新能源货车打造高效、便捷的跨海运输通道。自7月1日起,秀英港新能源货车专班每日17:50准时发班,为新能源货车提供稳定的跨海运输保障。为提升服务品质,秀英港专门配备了专业服务团队,为司机提供购票咨询服务,并引导其前往专门设置的新能源货车待渡区,通过优化整个过海流程,有效帮助司机节省时间,让过海过程更加省心省力。在通行保障方面,秀英港在4号车场特别设置了新能源货车专道。针对不同时段车流量的差异,特别是高峰时段车流量较大的情况,港口将实时动态调整专道数量,确保新能源货车运输不受拥堵影响,充分保障绿色运输的高效性。此外,秀英港还推出了便捷的缴费方式。司机预约成功后,可使用“一站式支付”功能,在完成安检、司磅后无需下车,直接通过手机缴纳过海费用。这一便捷的缴费方式不仅大大方便了司机,还减少了在港口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过海效率,确保新能源货车跨海运输更加顺畅。





【标杆动态】



海南航运环保基地启用,填补船舶污染治理空白(☜点击阅读详情)


7月2日,海南航运环保基地启用仪式在澄迈马村举行,该项目由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海南中远海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作为海南省首个船舶水污染物专业处理设施,填补区域环保空白,构建“船-港-厂”全链条治理闭环,年处理能力达3万吨,有效支撑《海南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基地占地40亩,一期涵盖储罐区、污水处理设备区及服务用房区,未来将拓展脱硫塔废水等处理能力,打造一站式航运环保标杆;活动中,海南船舶防污染协会发布防治倡议,海南环科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签署技术研发协议和处理合作备忘录,启动“环保+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机制;该项目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区域航运中心,加速迈向“零碳航运示范区”,为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云南交投集团现代物流公司与宁德时代启动全国首条跨省跨境重卡换电干线(☜点击阅读详情)


6月24日,云南交投集团现代物流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四川攀枝花至磨憨(关累)换电干线,同步完成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干线采用“交通+物流+能源”融合模式,在元谋换电站实现3至5分钟极速换电,运输成本较传统燃油车降低20%以上,效率提升30%。宁德时代共建底盘换电标准,实现多品牌车型“一站通换”。项目积极开发高速沿线光伏资源,构建“光伏+储能+换电站”一体化系统,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干线预计2025年底贯通,同步推进关累临港口岸物流园建设,推动大宗商品通过“干线换电+跨境陆运”直达东南亚市场。


来源 | 中大咨询交通行业研究组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微信添加好友或电话联系我们18922370074。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