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韧性城市建设布局思路

前言

建设韧性城市的要求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后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无疑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韧性城市的内涵和特点,中大咨询结合国有企业具体实践,分析总结国有企业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 一、韧性城市的内涵

结合国内外组织机构定义,韧性城市意味着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外界灾害,并快速适应,从灾害中恢复过来。早在20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首次将城市韧性定义为“城市中的个人、社区、机构、企业和系统在各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下存续、适应、发展的能力”。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则将韧性城市定义为“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外界灾害,并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快速从灾害中恢复过来”。2021年我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将韧性城市定位为“在灾害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1 韧性城市内涵和特点

资料来源:深圳“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研究报告总报告、《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中国困境与应对策略》

根据深圳“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研究报告观点,韧性城市的“韧性”由制度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等构成。韧性城市具有鲁棒性、冗余性、适应性、多样性、快速性和智慧性六个特征。

▌二、韧性城市的发展历程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2 韧性城市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放眼全球,韧性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1994年,Resilient city(韧性城市) 作为全新的理念,于在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上首次提出,在第二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上作为关键词收录入官方文件后,一些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开展了韧性城市规划实践的探索,其中影响广泛的要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韧性100项目,该项目在全球分三批选出100座会员城市,协助其设立首席韧性官,联系私营、公共和非盈利机构,制定并执行韧性建设战略,帮助会员城市打造韧性。

在我国,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韧性城市”命题,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标志着韧性城市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影响,韧性城市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正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一大重要方向,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

▌ 三、国有企业韧性城市布局实践

围绕国有企业实践经验,中大咨询研究院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在韧性城市建设中,主要可以围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粮食、应急物资等关键领域,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开展布局。

智慧城市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韧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字科技的帮助和支持,通过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建设,在全面收集城市安全运行多部门多领域数据、实时互通共享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第一时间监测并捕获感知危险风险的来源,为科学决策、及时响应、快速恢复提供科技支撑,是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

智慧城市业务通常初期研发投入较大,且存在技术壁垒,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入股或成立合资企业方式快速入局智慧城市业务

【案例】怀柔区属企业同怀柔区属企业积极同上市企业辰安科技合作,打造北京首个韧性城市综合运行监测平台,重点围绕燃气安全和消防安全领域开展风险防控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3 怀柔区属企业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勘察设计、交通等类型的企业则可以借助自身前期积累的数据、资金、技术能力、合作生态等资源能力基础,自主开发布局智慧城市业务。

【案例】 温州市属企业温州设计集团,借助自身在勘察、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信息化资源,积极开展智慧城市系统研发,助力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4 温州市属企业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粮食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通过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在面对灾害冲击时才能保证粮食的稳定安全供应。因此,强化粮食安全布局,是构建韧性城市的重要举措。

围绕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各地国资通常会通过重组整合扩大粮食企业规模,助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综合流通能力,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逐渐围绕相关产业开展业务布局,积极拓展市场化项目。一是整合区域内的储备粮管理公司、军供站、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等粮食类企业或机构,这些企业中部分网点多、储存条件好,部分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数字化程度高,通过整合可以有效发挥协同效应,推动运营与管理效率提升;同时通过重组整合还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在获取信贷和市场竞争中更具规模优势。二是围绕粮食产业链开展业务拓展,国有企业目前主要在食堂食材供应、中央厨房、食品检测等开展业务拓展,提升市场化业务比例。三是积极承接应急物资储备供应等政府任务,助力区域应急能力提升,同时扩大企业自身业务范围。

【案例]】深圳国资集合深粮控股深农集团打造食品物资集团,在疫情期间为市民守好“菜篮子”和“米袋子”,深圳食品物资集团围绕民生保障重任,主动承接政府任务,快速布局食堂食材供应、医疗物资配送等新业务,有效推进资源整合,积极拓展市场化项目。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5 深圳市属企业食品板块发展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在降低径流污染、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建设投入大,各大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持续推进深化,存在较大市场空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各大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根据《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30年,深圳市和北京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需达到海绵城市要求,截至2022年,两地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比例分别为37%和26.56%,完成进度与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该业务仍大有可为。

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具备设计、施工背景的国有企业可以积极承担本地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随着业务的成熟,逐渐拓展外地市场。

【案例]】上海建工以最具技术实力的市政总院为先锋拓展海绵城市业务,承担上海首批小区“海绵化”改造,随着经验的积累,继续推进业务范围向其他城市拓展;同时上海市政总院还与上海建工旗下施工企业组成EPC联合体,共同参与海绵城市项目,增强项目投标竞争实力,同时提升集团整体业务量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6 上海建工海绵城市业务发展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能源

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一样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提升城市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需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电力、燃气等重要能源能够持续安全稳定的供应。因此,当前需积极提升应急能源保障、强化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和提升能源管理效能,为此能源企业需进一步开展分布式能源的建设、增加储能容量、推进智慧能源建设、对能源管网进行升级改造等工作。其中,投资开展储能设施和分布式能源的建设,对多数企业来说是相对比较快速参与能源业务布局的方式。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7 围绕强化能源安全需要开展的工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案例]】中山市属能源企业积极开展探索,投资建设中山首个“光储充”一体化站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8 中山市属企业分布式能源+储能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应急物资

做好应急物资收储调配,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物资需求,确保城市能够快速恢复,是构建韧性城市的重要举措。应急物资存储需要大面积的场地,持有空置厂房的国有企业通过承接应急物资存储服务,可以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提高企业效益;自身主业涉及应急物资经营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建设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供应。

【案例】 洛阳国宏集团积极盘活先进制造产业园闲置园区空间,引入豫西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履行国企担当服务区域发展,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9 洛阳市属企业闲置厂房承接应急物资存储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医疗

充分的医疗资源可以支撑灾害发生时的快速救援,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仍有待优化提升。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时,更加需要健全的医疗卫生应急体系。2023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3个国家部委办局联合发文《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办医进行重组并购,要求国企办医要承担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等公益任务,同时明确未来国企办医将在统筹规划、资金、人才等层面与政府办医享有同等待遇,该政策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作为全国最大的医疗集团,华润医疗在开展医疗机构并购中的工作经验对国有企业办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案例]】华润医疗重点做好标的选择,主要选择主流公立医院和大型优质民营上市医疗企业,保证并购机构均是具有良好品牌口碑的医院;同时,华润进一步做好投后管理,通过加强专科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就医体验等举措共同提升运营效率。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10 华润医疗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保险

《北京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完善风险分担部分指出,“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强化保险在风险防控、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快发展巨灾保险,逐步形成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未来围绕灾害防控的保险体系将更加完善。其中巨灾保险通常由政府出资投保,面临的索赔风险较高,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该业务可以组成联合体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随着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提升,积极推进个人意外险项目,增强居民抵御意外风险能力。深圳市的防灾保险工作开展相对较早,相关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案例】圳政府出资为全体常住居民投保巨灾保险,多家大型国有保险企业共同作为承保方,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深圳国有企业积极入股,推进个人普惠性意外险项目,增强居民抵御意外风险能力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11 深圳防灾保险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防灾教育体验场所

通过防灾教育体验,可以让城市居民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有效抵御和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教育未来会提上更多城市的日程,每个市、区都会需要灾害体验教育场所,然而防灾教育体验场馆初始投入高,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需主动获取相应的公共项目;同时已有游乐场所的企业可以结合现有场馆资源,新建或改建灾害体验中心,如扬州梦幻之城的自然灾害体验中心。

【案例】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与华侨城合作打造了大型文旅综合体扬州之城,后期增设自然灾害体验场馆。

深入研究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围绕八个关键领域探讨国企在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中的布局思路

图12 国有企业增设自然灾害体验场所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版权声明:中大咨询不止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充分释放个人与组织潜能。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微信号: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