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前 言 

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立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一轮改革中,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01 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



原创技术策源地是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策源地,国有企业需围绕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规划,聚焦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精准把握原创技术方向。二是系统部署实施,围绕攻关、试验、转化、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广等创新全链条进行系统铺排,梳理关键任务、明确资源部署重点,有序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工作。


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遴选了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推动中央企业开展创新统筹谋划与系统部署。南方电网制定原创技术策源地专项行动方案,聚焦4大领域部署首批14项原创技术项目,并通过示范区、示范基地打造,推进的试点应用。中国五矿统筹搭建技术库、项目库、资源库,高效推进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181计划”。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图1 科技创新规划基础框架思路

图片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02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融合产、学、研多主体优势,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国企实现科技发展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民营企业纷纷成立创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内外部创新协同,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图2 近年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图片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国有企业需聚焦前瞻引领与高效运行目标,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创新内外合作模式,探索多元化平台建设路径。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加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力量。二是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设计,释放创新潜能。以明确平台功能定位为核心,指导内部组织运行机制设计与组建阶段关键议题论证;围绕不同阶段、各主体创新需求,明确研发创新方向;建立契合研发机构业务发展需要的组织与运行管理保障机制;聚焦组建方式、投资选址、关键资源配置等组建阶段核心问题,开展系统论证。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图3 科技创新平台组建方案

图片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03 丰富研发投入渠道与方式,加大基础和前沿领域创新投入




为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效能,国有企业应当健全科研资金投入、使用与评价机制,提升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拓展研发投入渠道,强化科技创新的资金托底保障。


完善国有企业研发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加快落实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将每年提取研发准备金作国有企业固定的制度安排,保障研发投入稳定。如中铝长沙院、湖南省冶金材料院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以保障科研活动的长期发展。


二是以引导研发投入方向,强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原创技术投入占比。例如,中核武汉核电公司“设立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基金”,加大应用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技术研究。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体系,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转化应用成效评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价值创造导向。如中国电科院创新建立科研投入产出财务评价体系,设置“投入产出净收益指标”指标,改变传统以项目为维度的科技成果绩效评价,并将其融入各技术领域的资源配置决策、评价与团队考核激励全过程。



广泛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本,拓展研发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引入国内创新资本,协同自然基金委等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基金,引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政府研发风险分担基金支持,探索以科技贷、“科技+保险”模式为基础研究与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与托底保障。


2022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科技创新贷款261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90%,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发展。


二是探索运用境外创新资源。2020年起,上海等地开始试点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工作,国有企业可灵活运用相关政策工具,通过向境外公司借入低成本创新外债等方式丰富研发资金来源。





04 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需聚焦需求挖掘、模式选择、价值评估、资源整合、收益分配等核心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计,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成果供需对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构建广泛连接的成果发现网络,打造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二是建立成果转化选择模型。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以及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估值难度、主业相关性等因素,匹配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机制。明确科技成果定价方式、定价过程,持续推动成果评估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四是完善成果产业化配套支持。围绕成果产业化需要的资金、信息、渠道等提供配套支持。中国核工业集团打造“一中心三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通过“成果转化中心-核创空间”的协同组织体系,系统提升孵化转化效能。五是加强成果转化激励。充分运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虚拟股权、项目跟投等方式开展成果转化激励,完善收益分配激励制度,明确激励的方式、范围、比例,并基于科技创新的长期性、不确定性特点,探索建立当期激励和回溯激励相结合的机制。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图4 科技成果转化选择模型

图片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05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力量建设,提升科研人员比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需着力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用留,加强外部人才合作,打造科技人才高地。


一是完善内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综合运用成建制引才、柔性引才方式,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并通过优化岗位体系设置、完善薪酬管理机制、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人才流动与离岗创业机制,破除科研人员成长瓶颈,释放高端人才创新效能。


二是加强外部人才交流合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教育实训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交流,融入支持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等方式,发挥国企引领支撑作用。2022年中国能建试点建设的区域培训中心——华中培训中心,打造优秀企业家、高端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新高地。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五大工作要点

图5 国有企业创新人才引育用留体系建设

图片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参考资料:

[1]新华社新媒体.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发放科技创新贷款2619亿元

[2]国家电网报.《发挥科技成果绩效评价引导作用——中国电科院创新建立科研投入产出财务评价体系》

[3]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全球领先企业创新发展报告(2022)》.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