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咨询观点
本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二次专题推进会,国资国企将在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健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等领域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持续深化。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此外,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北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京完成工商登记,标志着作为首批中央企业创投母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正式启航。
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广州市召开国资国企“拼经济”工作会议
● 中央层面: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6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东深圳以“现场+视频”形式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二次专题推进会。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要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持续深化。强源头,在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上下功夫;优赛道,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担当;促融合,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上动真章;强动力,在健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上求突破。
要点如下:
健全推进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方面,李镇表示,要针对原始创新的不确定性、颠覆性、未知性等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选择、考核激励、宽容失败的机制。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投入比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预见、需求凝练、任务生成识别机制。要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制度体系,中央企业已建立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许多地方也建立了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深入总结经验,力争取得新突破。要对原始创新实行有别于模仿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在治理体系、研发组织、考核激励、人才使用等方面实施更有突破性的制度机制。
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李镇表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标准规范等方面协同发力,完善支持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制度机制。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模拟与预测、跨学科融合等能力,赋能科研工作,探索推动从传统“观察—假设—验证”研究逻辑,向“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研究逻辑转变,形成由海量数据和庞大算力驱动的智能化科研方式。要高度重视数据等新质生产要素倍增作用,突出数据赋能,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人工智能自主设计试验、分析结果,切实提升科研效率。
完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机制方面,李镇表示,要注重规划引领,系统衔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基于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优势,强化整体统筹布局,选准战新产业培育“主攻方向”,坚决避免“内卷式”竞争和盲目多元化。要加大增量投入力度,围绕新产业新赛道,聚焦科技属性和技术价值,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引导国企基金“投早投小投硬”。要重视重组并购战新业务后的整合融合。结合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但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等特点,完善形成与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在规范运营前提下,发挥重组各方优势,更多赋能支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要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定的成长呵护包容期,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孵化未来产业,推动初创企业走过从“播种”到“出苗”、再到“参天大树”的长周期,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积极打造和开放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方面,李镇表示,发挥国资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坚持场景牵引,强化深度赋能,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加大布局力度,实现从“盆景示范”到“雨林生态”的跨越,更好服务千行百业。要夯实基础底座,统筹智算资源集中建设使用,为技术突破、大规模场景应用提供有力支撑。要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开放应用场景,强化协同合作,健全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采用揭榜挂帅等形式广泛协同各界力量,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激励方面,李镇表示,对承担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企业或项目,按照市场惯例,可设置亏损豁免期;对科技成果孵化期的企业或项目,可建立阶段性技术突破和能力沉淀评价指标;对产品规模转化期的企业和项目,可建立市场、效益阶段性增量评价指标。要探索实施对科技贡献更为精准的评价。建立完善科技成果量化评价体系,清晰界定科研人员贡献,充分保障其权益。探索建立贡献回溯评价机制,对为重大科技项目或基础研究作出重要历史贡献的人员予以补偿激励。
中长期激励方面,李镇表示,要精准规范开展中长期激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坚持分类施策,划小单元锁定核心群体,精准匹配激励工具,最大限度发挥激励效果;坚持增量为主,激励兑现必须以创造价值增量为前提,且在一个周期内保持稳定增长,并建立回溯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经验,具备条件的要提质扩面。(新闻来源:新华社 中国证券报)
● 地方层面:广州市召开国资国企“拼经济”工作会议
6月4日,广州市召开国资国企“拼经济”工作会议,听取市属国企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上,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分别汇报今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市委书记郭永航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区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郭永航充分肯定全市国资国企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市属国企在全市拼经济稳增长工作大局中作用至关重要,要紧扣“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经济大市挑大梁发挥主力军作用。
郭永航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围绕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编制“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相互赋能,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开发开放、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服务保安全惠民生等重点工作,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企业。
要聚焦关键领域攻坚,紧扣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力推动汽车、医药、房地产等重点产业提速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动全市经济向上向优、稳中有进。
要强化重大项目提速,加快市属国企“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加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资源要素保障,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要优化产业布局扩量,开展优势产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专项行动,狠抓国资招商并购,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引育更多企业扎根广州、创造增量。
要提升经营管理效益,大力推进国有“三资”盘活利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千方百计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
获取完整版本,请关注【中大咨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