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十五五”战略的关键路径

“十五五”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成为重塑经济版图的核心力量。在这一关键阶段,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战略核心方向。对企业而言,深刻理解这一变革内涵,并将自身发展路径与国家产业升级方向深度耦合,是“十五五”战略规划能否赢得未来的决定性因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经历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了关键领域的“断链”风险,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加速孕育,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和潜在冲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中塑造先发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3.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摆脱传统粗放增长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基础。提供更高质量、更绿色智能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国家层面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抉择,更是企业在复杂变局中开辟新空间、塑造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企业的“十五五”战略规划,必须将融入并贡献于这一宏大的体系构建作为核心逻辑起点和行动主线。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路径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其构建对企业提出了系统性要求:它既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也要求数智化重塑产业运行逻辑,更强调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韧性,并将绿色低碳深度融入价值创造。企业“十五五”战略必须跳出局部优化的思维,以全局视野谋划系统性升级路径。

 

1.强化科技自主创新,筑牢产业升级根基。 面对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态势,企业需在“十五五”战略中将创新从辅助支撑提升为核心支柱。这意味着:在战略层面明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建立高强度、可持续的研发投入机制;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主动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创新资源;打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高效通道。

 

2.深化数智融合应用,重构企业运行范式。 数字化智能化已从效率工具跃升为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企业“十五五”规划需推动数智技术从单点应用走向全链条、全要素深度赋能。关键在于:制定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服务的全场景转型路线图;推进数据要素的系统性治理与价值挖掘;构建适应数智化变革的组织架构与人才体系。

 

3.构建协同产业生态,提升系统韧性水平。 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链式”竞争力。企业需在“十五五”战略中主动谋划生态位,通过深度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弹性。重点在于:识别并巩固在关键产业链中的不可或缺性;主导或深度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共享基础设施与创新资源;构建多源备份、动态优化的供应链网络。

 

4.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可持续竞争力。 “双碳”目标正深刻重塑产业规则。企业需在“十五五”战略中将绿色转型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源泉。实施路径包括:制定科学可验证的碳减排路线图;开发绿色产品与服务,开拓新兴市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体系;创新应用绿色金融工具等。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相关案例

 

四川绵阳市游仙区政府为响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号召,开展相关主题培训,邀请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微见作“深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分享。王微见深度剖析深圳经验,助力游仙区结合自身优势,提前规划,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数字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国家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支点,更是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路径。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与科技革命浪潮,企业需以“十五五”战略为行动纲领,将国家产业升级蓝图转化为自身的创新攻坚表、转型施工图与生态协作网。

 

中大咨询深耕行业三十余年,深度服务国资国企,通过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助力企业完善“十五五”规划编制与实施,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设计,帮助企业把握“十五五”机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