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近期专题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突出大工程带动和场景应用,筑牢国家战略安全根基。这标志着国有资本“十五五”规划的核心方向——从物理性的规模整合转向化学性的价值创造。各地国有平台公司正通过专业化重组、资本招商和科技赋能,重构竞争力内核,而这一转型浪潮中,专业智库的战略规划能力正成为关键催化剂。
一、战略转向:从规模整合到价值创造
“十五五”战略规划被视为国有资本掘金产业的新时代。随着政策环境与经济需求的变化,国资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以融资代建为主的区县平台公司,普遍面临监管分散、主业不清、债务高企等挑战。典型表现为:管理层级冗余、收入来源单一、资产负债率超75%的“三高”困局。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转变在于:从资产规模导向转向产业价值创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科学制定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基于战略定位选准战新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这意味着国企需重新定位——从城市建设者升级为产业生态组织者与创新裂变催化剂。
二、产业升维:布局新兴产业与基金丛林战术
标杆实践显示,国有资本正通过“基金矩阵+硬科技孵化”双引擎实现产业跃迁:
1.投资策略革新:70%以上资金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使国有资本成为原始创新的“耐心资本”
2.产业培育闭环:建立“研判-孵化-赋能-退出”全周期体系,通过母子基金联动撬动社会资本(跟投比例达1:5.3),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功率突破15%
3.效能质变验证:2023年地方国资战新产业投资额同比增62%,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从辅助支撑转向主导地位(平均占比超50%)
三、资本运作:从融资化债到价值倍增
创新资本工具正成为破解债务困局的关键:
1.融资工具升级:从传统债券向“产业基金+ABS+REITs”组合进阶,2024年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10%
2.利率红利显现:产业化转型企业公司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部分区县级平台票面利率降至2.3%的历史低位
3.流动性管理突破:通过股权进退流转推动资本增值,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年化资本周转率提升至0.8次(2020年仅0.3次)
四、重组深化:专业化整合的“手术刀式”操作
重组整合呈现精细化特征:
1.方法论进化:“一企一策”设计原则成为主流,依据企业基因定制混改路径,突出增量改革与活力激发
2.产业逻辑重构:通过跨板块整合打造八大核心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投入占比突破15%
3.生态链构建:形成“产教研深度融合、科工贸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1%(较“十三五”末提升1.4倍)
五、机制突破:构建市场化经营“新物种”
体制机制创新成为转型基石:
1.管控模式再造:推行“战略-资产-执行”三级管控架构,对子公司实施差异化授权放权
2.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建立短中长期结合的激励机制,2023年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升至56.7%
3.混改3.0突破:聚焦“谁能混、跟谁混、怎么混”的顶层设计,混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提升2.8个百分点
结语:国有资本正经历历史性蜕变——从钢筋水泥的建造者,转型为产业雨林的培育者。随着“基金丛林”在全国县域生长,战新产业贡献率持续攀升,国有资本的价值创造时代已然到来,而“十五五”期间的战略管理体系建设则成为国企制胜的关键。
中大咨询集团作为中国咨询行业的开拓者,30年来为全国5000余家政府及企业提供战略规划与国企改革解决方案。在“十五五”规划关键窗口期,我们以“咨询+培训+数字化”体系深度赋能地方国资规划编制、混改深化与重组攻坚,助力国资价值创造能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