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调控政策特性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政策手段更为丰富,空间更加广阔,预计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将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根据会议精神,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将共同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在加大调控力度的同时,提升政策的精准性。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范围,支持保障房建设、老城区改造;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为市场主体纾困。货币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四、政策部署:四大部分
2023年我国已经恢复常态化运转,供需两端有所修复,因此会议对明年的部署更加积极、精准,在稳增长的同时关注中长期结构性调整。科技创新被放首位,以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为核心,优化调整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会议共部署九项具体任务,可归纳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推动供给和需求改善。第二部分是优化调整体制机制,降低内外部成本。第三部分是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第四部分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从各部分联系来看,第一部分是核心,统筹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第二、第三部分通过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和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供需两端持续改善。第四部分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供需改善,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进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供给侧)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会议部署的第一项具体任务,表明经济工作重点从稳增长转变为既要短期求稳,又要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承接了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持续增强自身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2021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5%,较2012年提升0.8个百分点,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部分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超过50%。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阶段要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转型升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需求侧)
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需求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托底作用。
扩大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产下滑的不利影响。2022年房地产销售额、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分别为133308亿元、92900亿元、154000亿元,电子制造业营收已超房地产,汽车和电子产品的营收规模与房地产市场体量接近。2023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的销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7.8%和8.9%,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增长势头良好。在房地产持续低迷背景下,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是拉动需求增长的重要方式。
持续发挥政府投资的托底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6.2%、8.6%和-9.1%,房地产仍是投资拖累项,基建持续拉动投资整体增长。下阶段,政府将继续保持投资强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有效投资。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通过“立”和“破”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工作。“立”是建立统一的规则制度、要素资源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市场公平监管,让规则先行、让设施互联互通、让要素和资源流动起来、让标准不断完善、让监管更加科学;“破”是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通过优化调整体制机制,降低内部成本。
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通过推动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降低外部成本。
统筹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房地产方面,今年来,国家从供需两端出台多项房地产政策促进市场回暖,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此前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保持一致,强调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强对供给端的支持;要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更好支持需求端的改善。
地方债务方面,会议要求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结合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下阶段将从健全地方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方面推动工作落实。
金融风险方面,会议强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根据会议部署,明年将以“三农”工作、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抓手,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结语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稳增长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经济增长较好的时期,调结构被放在优先位置。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但仍然面临挑战,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就是要在稳增长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总体而言,2024年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