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新发展阶段下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笔墨浓重。在中大咨询看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既是宏观层面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目前来看,国有资本“做大”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但还没有很好地实现“做优”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的“国家使命”功能定位,呈现出“大而不优”的国有经济格局。这个格局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自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五力”频频出现在今年中央各类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和讲话当中。那么这“五力”,又有何含义呢?
1、竞争力是整体要求与综合体现,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应当具有的基本状态。
2、创新力是时代要求与核心要素,是国有经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
3、控制力是特性要求与功能定位,是国有经济应当独具的、必须坚持的方向与目标。
4、影响力是社会要求与发展根基,国有经济要深深扎根于国民经济,并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现自身价值。
5、抗风险能力是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保障。国有经济要不断培育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以及在极限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能力。
因此,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五力”循序渐进展开。至于具体实施路径方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进有退。进,是引导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退,则要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的行业和领域退出。集中兵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从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经济参考报《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财经《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深改委会议作了这样的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网《“五力”确保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大咨询《中大咨询“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研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