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中的痛点

一、提出“菜篮子工程”,政府是想解决什么样的难题?

早在1988年,“菜篮子工程”就被农业部正式提出,当时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经过30年的发展,食品数量逐渐饱和,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已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根据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主要是要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菜篮子工程”目前遇到了哪些困境?

在生产端,我国食用农产品存在“小生产、大市场”的主要矛盾:农业生产仍以农民个体户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很低,产品呈现出较高的非标准化特征。

中大咨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中的痛点

在流通端,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层级较多,不仅层层加价,多层次的运输环节也加大了生鲜农产品的损耗,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农户→产地采购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流通体系仍为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且以各级批发市场和菜市场为主导。我国冷链系统建设落后。尽管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藏流通率分别为40%、30%和15%,但全程冷链覆盖率分别仅为23%、15%和5%,而日本、美国生鲜品冷藏流通率可分别高达 98%以及80%-90%。

中大咨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中的痛点

国外食用农产品流通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已基本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运行和管理体系。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商品流通业发展形态发展水平等差异,大致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实现生产与零售的直接对接,流通环节少、渠道短、效率高,另一种是欧洲模式,以法国、荷兰为代表,批发市场与超市直销同步发展、错位经营,最突出的特点是联合拍卖,前提是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实行标准化、规格化和包装化。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上述两种模式均不适合我国。

在消费端,社区生鲜发展尚不成熟,市场占有率初步表现出向龙头集中的趋势,但目前仍存在食品质量安全、盈利模式不明等问题。我国终端零售需求旺盛,且需要品质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随着生鲜超市等终端渠道的发展,基地直采、农超对接和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开始出现,以农贸市场与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渠道格局逐渐被打破,具有较强便利性的社区生鲜业态开始成为前两者的有效补充。目前开始出现了前置仓(到家)、社区生鲜店(到店)、店仓一体化(到店+到家)、社区团购等模式。

根据“菜篮子”前中后端的难点,政府层面提出了需要补齐的五大短板,分别是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

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目前有哪些痛点?

2019年5月,政府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首先,大湾区生产主体仍然分散,品类多,季节和区域特征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特征。截止2019年底,广州市规划建设了6家省级“菜篮子”现代产业园。建有2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9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不过,大湾区生产基地还未完成集约规模化生产转变,缺乏与各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

其次,虽然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江南批发市场,和最大水产交易市场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但仍明显带有传统集贸市场特征,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缺乏现代化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仓储运输环节技术水平低,损耗较大,仓储运输环节有“断链”。产销批发层级多,成本增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不少“菜篮子”配送分中心的逐步开始规划建设,但如何建设成规范、成规模并且形成差异化是目前难点。

再次,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来说,目前仍然存在着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导致部分地区跟进步调不一的问题、缺少顶层设计导致“菜篮子工程”蓝图绘制不够清晰的问题和基础配套先天不足导致开发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调查研究不系统不深入导致精准对接不到位造成产销错位的问题。

最后,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市场来说,粤港澳居民消费理念与内地种植习惯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目前存在大湾区注重品质消费与内地注重数量种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运输和包装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强难以进入高端市场的问题。

四、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定位不仅仅是向国内外市场输送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还需要建设成为全球优质农产品进口的大平台,在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流通、一个体系监管质量安全”的运行模式,成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进出口的集散地,实现惠民惠商的最大化。但是目前,大湾区“菜篮子”的最主要痛点在于供应链条比较长,前端和终端都过于零散和分散不增值环节比较多,导致终端物价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