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改革,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热点主题大盘点!(附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

 前 言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开启,国有资本配置整体功能显著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2023年中央及各地国资国企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新年伊始,回顾2023,国资国企改革有哪些热点主题?展望2024,国资国企改革将有哪些新动向?
(文末可扫码获取《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2023)》,一篇报告纵览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重要动态!)


主题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开启

2023年,在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高质量高起点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中央企业层面累计提出落实举措1.8万余项,超前实施改革举措近2000项,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中央企业二三级子企业的覆盖面达61.3%。具体而言,国资国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等方面推动系列工作落实。

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新一轮改革主要聚焦新征程赋予的使命责任,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各地方国有企业围绕城市战略,以重组整合为抓手,加快资源有效配置,强化国有企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贵阳推动14户市属企业调整为11户,重庆成立重庆物流集团,上海组建上海交易集团,广州安居集团挂牌成立,湖北加速构建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圈…2024年国资国企将继续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新能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资源回收再利用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更好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及早投资布局,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

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从有形到有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巩固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所取得的成果,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解决“从有形到有神”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持续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着力破解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营。下一阶段,公司治理方面,国资国企将着重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国资国企将着重持续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推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中长期激励;国资监管方面,国资国企将继续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分类考核与企业功能使命更加精准适应,实现国资监管与公司治理更好衔接。

健全制度保障,重点任务考核导向更加明确。国务院国资委持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将改革进展考核情况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挂钩,并计划于2024年一季度开展2023年度地方国企改革评估工作。在具体考核指标方面,聚焦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指标将更加突出功能使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重点产业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设置较高权重,引导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优化和重点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托底保障;同时,承接上一轮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深化公司治理、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三项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方面的考核,在党建方面考核引导企业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推动企业体制机制“从有形到有神”突破,确保改革的连贯性;另外,在重点专项任务围绕“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管理提升”“品牌引领”等方面对中央企业进行评估考核。

主题二:以整合重组为抓手提升国有资本配置质量效率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023年,中央企业及各地方国有企业积极通过重组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中央企业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专业化整合工作力度,地方国有企业则围绕增强国资功能重点推进集团战略性重组。

中央企业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专业化整合工作力度。整合邮轮运营资源组建平台公司,加强专业运营能力体系建设,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安全顺利商业首航。推动中国三峡集团所属中水电公司划转至中交集团、国家电网所属国能生物划转至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与13家央企的22个新能源项目开展运维服务试点,有力促进相关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先后两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涉及25组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涵盖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地方国有企业围绕增强国资功能推进集团战略性重组。重庆推动重庆交运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联合组建的重庆物流集团,打造现代物流集团,在重庆物流通道建设中担当使命。湖北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成立湖北省人才集团,启动30亿元基金激励万名高端人才。上海在上海联交所基础上组建上海交易集团,弥补国有资本在全要素交易市场的布局短板。广州成立广州安居集团,专门负责从事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2024年,国资国企将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根据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主题三: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密集部署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作为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牛鼻子”,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等专项工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开启。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成立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行动部署。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在主业培育、资金支持、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快研究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筹备设立专项基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下一阶段,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国资央企将加快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启动。2023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启动会。国资央企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对接平台,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下一阶段,共链行动将聚焦中央企业的产业链间协作、中央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两大重点,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同机制,搭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平台,在采购订单、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融合作、产业赋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示范合作项目,挖掘一批大中小企业“链式”合作的典型做法,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主题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有企业是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2023年,国资国企着力建设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中央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明显加强,2023年1-11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53%、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产出持续加强,其中,兵器工业集团新增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创新中心、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完成专利申请超过7300件;中国中检新增3个科技创新平台、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启动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华电携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打造“国家能源储能装备与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火力发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地方国资委密集专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北京出台《市属国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参与“揭榜挂帅”,并加强与央企、中关村企业合作,集中突破“卡脖子”短板。河北围绕实施国有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引育人才等方面开展“十大行动”,推动河北省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国资委市科技局联合召开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抓好创新统筹谋划、创新资源集聚、技术攻关能力、创新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开发合作等六方面工作。

科改行动、双百行动双双扩围深化。2023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广州分别召开“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和“双百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科改行动入选企业增加至672家,双百行动入选企业大幅增加至580家,合计1252家。此前,国资委已经印发《关于支持鼓励“科改企业”“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企业授权、创新方向、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成果转化、薪酬机制、资本运营、容错免职、营造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举措。2023年12月,国资委又公布了最新版本的“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名单,对入选企业进行了动态优化,更新后的“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数量共计1236家,至此“科改行动”、“双百行动”上半年扩围、年底优化的机制已然成型。

2024年,国资国企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布局和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央企业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三是强化科技激励,加大考核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

题五: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2023年,并购重组和分拆上市成为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A股并购重组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3年11月13日,剔除交易失败案例,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合计83起,其中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有38起,占比约45.78%。通过重大资产并购重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迅速获得技术、市场以及品牌等资源,以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些产能过剩或产能分散的行业,通过并购重组推动整合优化,实现增强核心功能的目标。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全面实施,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活跃态势。

分拆上市成为拓展融资渠道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分拆上市能够为优质资产拓展融资渠道,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同时有助于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战略性布局的科创型企业。对于母公司而言,有助于实现企业“一业一企”的专业化整合,帮助母公司更加聚焦主责主业。2023年以来,国企分拆队伍不断扩容。中央企业方面,中国能建、中国联通、中国交建、南方航空、华润电力、中国电建等首次披露或更新子公司分拆上市进程;地方国有企业方面,星网锐捷首次发布筹划分拆公告。从拆分子公司的业务来看,多涉及新能源、互联网服务、物流、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中大咨询持续跟踪国资国企改革动向,已连续5年发布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把2023年度国资国企改革重要政策与实践动态打包给正在关注国企改革领域的伙伴,致敬一起走过的2023,共同迎接更美好的2024!未来我们将继续跟踪和解读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举措,陪伴您不断前进!

乘势改革,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热点主题大盘点!(附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乘势改革,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热点主题大盘点!(附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

▲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获取《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2023)》


乘势改革,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热点主题大盘点!(附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