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新公司法、稀土领域整合、资产评估管理

 中大咨询观点 

《公司法》修订案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本次《公司法》修订,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例如明确国家出资公司党的领导法治化,允许公司选择单层制治理模式,扩大股东查阅材料的范围强化股东知情权,增强经理层职权设置灵活性,完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相关规定等等。《公司法》修订案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公司治理的新时代。


动态速览:

【重要工作部署】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牢记使命开拓奋进,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国资国企新贡献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效】

央企经营稳健量增质升

多地国资公布2023年发展成效

科技创新】

广州国资打造市属国企科技创新高地专项资金助力创新发展

陕西省属企业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有资本重组整合

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

行业龙头官宣!迎央企整合

【完善公司治理

推动深化国企改革新公司法设专章完善国家出资公司规定

【国有资产监管

北京市国资委召开市管企业监督协同机制建设推进小组会议

【管理体系现代化

四川国资国企设立首席合规官,对违规决策可“一票否决”

【市场化开放合作

央地合作结出硕果国企改革打造样板——中交长江建设在渝揭牌背后有深意

【政策层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实践方面

【重要工作部署】

1.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牢记使命开拓奋进,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国资国企新贡献

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总目标不动摇,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推动国有企业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更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立足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聚焦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功能性问题,乘势而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树立价值创造的鲜明导向,引导企业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换到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上来。要强化落地见效,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功能性改革、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任务落地见效完善改革推进机制。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强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实业。要强化国资监管,切实加强国资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系统性。要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效】

1.中央层面:央企经营稳健量增质升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2023年,中央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效益和效率相统一,改革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量”上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质”上有了显著提升。2023年,中央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6%,股东回报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8.4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10.1%,全年保持逐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底,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以内。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23年,围绕高质量稳增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企业全年完成投资总额超过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5万亿元,其中主业投资占比超过9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超过30%。

上市公司是央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3年三季度报告看,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重点发力新兴领域。2023年,中央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

改革攻坚扎实推进。202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首年,国务院建立专门工作协调机制。新一轮国企改革主要任务是体制机制改革和功能性改革。(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2.地方层面:多地国资公布2023年发展成效

  四川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跨过三个万亿台阶

1月19日,四川省国资委在成都召开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文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跨过三个万亿台阶、达18.3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2.12万亿元,利润总额1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1.9%、25.1%。

会议指出,要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重点把握好“五个关系”,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湖南国资18户直接监管企业全面实现全年盈利

1月18日,湖南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副省长秦国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作工作报告,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季心诠主持会议。

肖文伟在工作报告中指出,1-11月,省属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4%,远高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4.9%的增长率,18户直接监管企业全面实现全年盈利。2024年确定为全省国资国企“产业转型升级奋进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力实施“61235”计划:以“六个当好”为目标,以“一个行动”为主线,以“两个更好”为导向,以“三个赋能”为抓手,以“五大体系”为支撑,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市属企业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1月24日,深圳召开市属企业、区国资部门负责人会议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张礼卫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主持会议,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作全市国资国企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市属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上缴税金超千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承担全市1/3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组组建深农投、幸福健康等集团,盐田港REIT作为全国首批扩募项目顺利上市。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加快构建“13888”创新工作体系,国内首台千吨级大型焚烧炉投入试运营,全国首个全要素、全链条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投入使用,深创投投资企业全年新增上市24家,居国内创投机构首位。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评估获评A级,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获评“深圳市20个优秀改革案例”。 (新闻来源:四川省国资委、湖南省国资委、深圳市国资委)

【科技创新】

1.地方层面:广州国资打造市属国企科技创新高地专项资金助力创新发展

广州市国资委持续推创新、转动力,2023年市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275.7亿元,同比增长14.8%,延续两位数增长强度。

研发平台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首位

截至目前,广州国资已组建各类技术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768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占比超50%;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3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4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研发平台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首位。此外,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广州市国资委在重点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团队奖励方面加大支持,并加大人才激励。

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企科技创新

广州市国资委方面表示,2024年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企科技创新,鼓励市属国企加大科技创新增量投入,增量部分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加回最高达200%,确保市属国企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不低于10%。(新闻来源:大洋网)

2.地方层面:陕西省属企业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陕西省国资委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2023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253.4亿元,较2020年增长2.57倍,复合增长率36.97%;研发投入强度1.47%,较2020年增长1.9倍,复合增长率22.99%。

为推进省属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陕西省国资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将科技创新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从10%提升至20%;加大鼓励激励力度,开展省属重点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试点工作。

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陕西省国资委遴选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10户重点企业,围绕高端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重点领域,分批次确立技术攻关清单;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加快构建以科技型企业为基础、集团层面研究院为引领、重点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梯队培育体系。

同时,陕西省国资委支持省属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截至目前,省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特殊人才109人,省部级特殊人才685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8个。

陕西省国资委积极推进省属企业与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各类创新平台等协同创新。省属企业拥有各类研发平台371个(国家级41个);开展研发合作项目490个,落地产业化示范项目13个;上线运行秦创原国资创新融合专区,面向社会共享省属企业仪器设备、技术等创新资源。(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国有资本重组整合】

1.中央层面: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24日在北京透露,下一步将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

据国务院国资委介绍,去年以来,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一批新的企业,29家企业集中签约了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重要手段。李冰在当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局出发,结合“十四五”规划落实,统筹谋划好重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

二是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新央企组建的着力点,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2.地方层面:行业龙头官宣!迎央企整合

1月1日,广晟有色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广东稀土集团的100%股权拟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本次划转股份实施完成后,将使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本次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广东稀土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本次权益变动系国有股份无偿划转,不涉及要约收购。中国稀土集团、广晟集团已就本次划转履行了内部决策程序。本次权益变动尚需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广东省国资委的批复,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本次权益变动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除了整合广东稀土,中国稀土集团还与厦门钨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福建稀土矿业开发、福建稀土冶炼分离产业、福建稀土深加工产业的原料保障、稀土产业基金及创新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中原证券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稀土集团的组建以及黑稀土基本出清,稀土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伴随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人型机器人、变频空调、节能电梯等行业快速发展,稀土需求有望稳步提升。(新闻来源:中证报)

【完善公司治理】

1. 中央层面:推动深化国企改革新公司法设专章完善国家出资公司规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法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专章(第七章),完善了国家出资公司相关规定,受到广泛关注。

新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新公司法所称国家出资公司,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国家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些集团公司也不再是国有独资公司形式。有些搞了“央地合作”模式,有些是新成立的央企,有些是整体股改上市的国有银行,还有些是10%的股权划转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中央企业。一家国有独资公司改革之后,变成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原先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就不再适用了,可能成为特别规定的“漏网之鱼”。因此,新公司法的修订创设了一个“国家出资公司”概念,将特别规定的范围扩充到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至于是股份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在所不问。

此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监管是国资改革的方向,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出资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明确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国家出资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合规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本条规定实际上提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三位一体”的大监督体系。依法经营、合规管理,是防范风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利用加强合规管理的时机,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模式。(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有资产监管】

1.地方层面:北京市国资委召开市管企业监督协同机制建设推进小组会议

近日,北京市国资委组织召开市管企业监督协同机制建设推进小组会议。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张丽红等参加会议。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主持会议。

会上,曾劲强调了市国资委近期几项重点工作:一是下大力气抓好一季度“开门红”。二是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三是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国资监管。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会同各监督主体,深化信息互通、督查互动、成果互用,不断提升国企领域腐败治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张丽红指出,建立市管企业监督协同机制是落实党内全面监督责任的有效举措,在增强监督合力、有效防范风险、纠治腐败问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要围绕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督促各项任务做实做细,特别注意在资产划转过程中的产权风险,做到不遗漏、不留“后遗症”,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抓好系统综合治理中发现问题的后续整改,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风险和发生问题的原因,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举一反三;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同,统筹监督计划,探索“监审联动”的具体形式,健全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效。(新闻来源:北京市国资委)

【管理体系现代化】

1.地方层面:四川国资国企设立首席合规官,对违规决策可“一票否决”

据悉,目前14户四川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及70户子企业、22户市(州)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148户子企业任命了首席合规官。以首席合规官为核心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正在四川国资国企陆续建立。

《四川省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明确,首席合规官主要履行这些职责:领导合规管理牵头部门开展合规相关工作;对企业重大决策事项提出合规审查意见;向董事会和经理层汇报合规管理重大事项;牵头应对重大合规风险事件;指导所属单位加强合规管理工作。

首席合规官周围,还有其他帮手。《四川省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规定,省属企业设立合规委员会,合规委员会主任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兼任,承担合规管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目前,18户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234户子企业、72户市(州)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218户子企业成立了合规管理委员会。除此以外,满足条件的企业还要独立设立法务合规工作机构,结合实际配齐配强职业化、专业化合规人员,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新闻来源:四川省国资委)

【市场化开放合作】

1.地方层面:央地合作结出硕果国企改革打造样板——中交长江建设在渝揭牌背后有深意

1月3日,中交集团水利水电全国总部——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长江建设)在渝揭牌。它是重庆与央企推进股权合作的重要探索,是重庆央地合作落地的标志性成就、水利央地合作结出的硕果,同时也是重庆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入参与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重要举措,在国有资产盘活等方面具有样板作用。

当日揭牌的中交长江建设,并不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其前身是中交重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重投)。通过股权合作,中交长江建设具有水利行业设计甲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成为中交集团直属的水利水电和城市基建领域“投建运一体化”二级骨干产业集团。通过与重庆水投集团股权合作而成立中交长江建设,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央企直接在地方投资的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并购模式,而是开启了一种央地股权合作的重要探索。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交长江建设将力争投资规模累计达到1000亿元,2030年累计达到2500亿元,2035年累计达到4000亿元。(新闻来源:重庆国资委)

二、政策方面

1.中央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主要包括六项重点任务16个具体方面。一是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升创新能力,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三是打造标志性产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做强未来高端装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四是壮大产业主体。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打造特色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构建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五是丰富应用场景。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以产品规模化迭代应用促进未来产业技术成熟;打造跨界融合场景,依托重大活动,实现前沿技术和产品的跨领域、综合性试点应用,打造示范标杆;建设标志性场景,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六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加强标准引领与专利护航,同步构筑中试能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强化新型基础设施。 (新闻来源:工信部)

2.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适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形势,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了《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规〔2024〕8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现行制度的原则和框架下,集中解决了一批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加强重大资产评估项目管理。《通知》首次提出中央企业应当对资产评估项目实施分类管理,要求中央企业确定重大资产评估项目划分标准,对重大资产评估项目管理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

二是明确8类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同时要求必须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进行交易,借助公开市场发现买方、实现价值,既有效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又合理降低企业改革重组成本。

三是确定5类可以进行估值的情形,并要求中央企业制定资产估值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估值事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

四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数据资产等资产交易流转定价方式。

五是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中的部分常见热点问题予以明确。包括多个国有股东发生同一经济行为时,如何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或估值;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的参股企业发生相关经济行为时,是否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或估值;拟交易价格与评估结果存在差异时的管理要求等。(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