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将围绕京津冀地区发展环境展开分析,下篇将聚焦京津冀地区的工程建设机会,敬请关注。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核心区域,存在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大、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与城市之间连通性弱等问题。
2015年《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审批通过,以强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带动区域全面一体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式确立。明确未来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进行空间布局,构建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到2030年,实现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加快提升京津冀地区发展活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五项”协同:加快推动京津冀在区域建设、政策体系、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及产业创新方面协同发展。
当前京津冀经济规模整体保持增长,2022年京津冀GDP水平为10.03万亿元,但整体区域增速有所放缓,低于全国GDP增速5.31%,且区域GDP全国贡献度逐年下降。地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为例,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90313元/人、119235元/人、56995元/人。
图1 京津冀经济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大咨询分析
具体来看,河北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化程度明显,GDP规模整体呈梯队分布:第一梯队为唐山市和石家庄市,两市合计占河北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6.5%;第二梯队为沧州市、邯郸市、保定市和廊坊市,GDP规模在3500~4500亿元之间,四市合计占河北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8.5%;第三梯队为邢台市、秦皇岛市、衡水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GDP规模介于1000~3000亿元之间。
图2 河北省各地市GDP及近十年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大咨询分析
从产业结构看,当前京津冀整体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北京、天津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且结构基本稳定,河北第二产业近年来有所增长,综合来看,京津冀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但当前促进京津冀区域统一大市场发育和形成的政策联动效应仍然比较薄弱,预计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京津冀产业的重新定位及产业转移将成为重点课题。
2014年以前,北京、天津、河北三大城市技术区域性差异较大,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但其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北京地域内,而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和研发转化还有很大的空间;2014年以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城市群概念提出,通过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于城市定位,进行技术转移,实现技术资源良性循环,促进天津、河北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未来京津冀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重要源头,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共享。
近年来,京津冀对人口的吸引力下降,2022年京津冀人口总数为10967.3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逐渐下降,且多年来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从各省市人口流向来看,北京人口在向周边地区疏解,天津人口沿海区域在减少,向市区迁移,河北省人口主要围绕首都周边城市分布。
图3 京津冀常住人口及增长率与全国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大咨询分析
从城镇化率来看,京津冀整体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天津已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河北城镇化率增长较快,已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预计未来京津冀区域发展将重点围绕城乡融合。
图4 京津冀城镇化现状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省市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大咨询分析
在财政收支平衡方面,京津冀地区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且财政自给率均位于全国中上水平,其中北京、天津财政实力较强,远高于全国平均自给率。
图5 2022年全国各省市财政自给率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大咨询分析
在政府债务方面,近年来京津冀债务余额逐年增加,其中河北省增长较快,2022年债务余额达15749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图6 京津冀近五年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各省份预算执行报告,中大咨询分析
从债务指标来看,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负债率均有所增长,天津维持较高水平,已接近60%。此外,2022年京津冀债务率均超过100%,其中天津高达377.13%,显示地方债务形势与财力不匹配。整体来看,天津市债务率增长较快且偿债压力较大。
上述内容简要概括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环境,若想进一步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地情况,可通过扫码获取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