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数据资产作为第五生产要素从理论上的“金矿”走出实质性挖掘的第一步。“数据资产入表”“万亿数据资源整合”“有能力接力土地财政”“数据资源信息披露”等热词频出,数据要素时代大幕渐续拉开。
诚然“资产入表”释放了积极信号,超50万亿规模,占GDP比重超50%的数字经济规模对企业资产增厚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商品化的价值转换路径依然处在探索期。各地纷纷成立的国有数字产业(数据)集团(简称“数产集团”)如何高质量实现战略转型成为关键命题。中大咨询基于丰富的项目实践案例,围绕着暂行规定可能对数产集团带来的影响,从四大个问题出发探寻新机遇下的数产集团转型升级路径。
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5579亿元, 地方政府偿债率与债务率分别在2022年末达到12%与110%。在土地要素驱动乏力,债务风险逐年增大的背景下,具有8.6万亿体量的全国数据资产(全口径数字经济超50万亿)规模让大家看到了数据要素接替土地要素的巨大潜力,这也让经营地方数据要素的数产集团成为新生的明星企业。
在“大数据”、“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国家数据局”组建等重大战略机遇牵引下,各地为构建数据产业链主、引领区域数据产业生态纷纷成立数产集团。其中90%的企业成立于2014年政府报告首次提及“大数据”之后, 2017年“数字经济”及2022年“数字中国”的提出亦引领了新的成立高峰。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布局中自诞生初就具有极强科技创新属性的新型业态,超过10家企业进入了科改行动名单。
1. 现有数产集团能级难以支撑“数据要素”替代“土地要素”
60万亿规模的数据产业确实有替代土地要素的潜力,但目前地方国有数产集团不论是资产、营收还是利润表现距离替代土地要素仍然有极大差距。地方数产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中位值与过去土地要素运营主体城投平台公司的差距分别约为206、100、152倍。故中大咨询认为,地方数产集团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数据链主核心功能,还不足以支撑地方“数据要素”替代“土地要素”的期许。
2. 传统“项目驱动”模式难以拉动“要素驱动”的新马车
一是业务靠政府,市场靠市长。地方数产集团以政府数据基础设施投建项目为主要驱动力,业务主要来自于政府功能性任务,市场化业务少,市场化运营能力较弱。且地方数产集团开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业务多采取总集模式,部分企业成本构成中,外采比例甚至超过70%。地方数产集团核心技术掌握在下游供应商手中,欠缺技术掌控度,话语权低,议价能力弱,且存在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的潜在风险。因此,脱离政府项目后,地方数产集团市场化开拓能力较弱,难以支撑“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运营。
二是地方数产集团并非数据所有者,“数据要素”驱动基础薄弱。“数据二十条”提出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实施“三权分置”,数据的持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分置。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明确“2023年组建数据类中央企业,推动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成为国家重点行业数据运营的可靠第三方。”地方数产集团作为区域数据运营的可靠第三方,并非数据的所有者,而是政府授权使用者,未掌握数据基础资源,要实现“数据要素”驱动,地方数产集团基础相对薄弱。
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管理部门承认了数据资源是可以为企业经营生产带来实际性收益的经济资产,为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了新的资产标的。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分别体现为无形资产或者存货。其中,企业使用的数据资源,满足要求可确定为无形资产,在提供服务后摊销损益并确认收入;出售的数据资源,满足要求的可确定为存货,在出售后结转损益并确认收入。
数据资产入表为数据产业集团资产端增值提供了可能性。在数据资产入表前,数据资产不能作为单独的资产标的用于企业资本运作,数字资产所能带来的收益与隐性价值是作用于企业整体。例如,深圳某科创型公司通过将数据资产转化为融资增信凭据的方式,成功获得光大银行深圳分行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该公司的数据资产起到了增信的作用,未能作为独立的资产直接用于融资。数据资产入表后,代表财政和税务部门承认数据资产与知识产权、商标、品牌、土地等现有资产类型具有同等的资产属性,具有现实价值,而且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可以像知识产权、土地等资产一样,独立作为融资标的进行融资,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利用数据资产进行资本运作的灵活度和可行性。我国数据资产规模巨大,上海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资产入表可新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相当于当前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的6.67%,数字资产一旦入表,将能够发挥巨大的资本撬动作用。
【注】现有数产集团(含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湖北等省级代表23家,深圳市、广州市、成都市等市级代表12家)依然处在上级单位注资的阶段,并未通过发债、上市等资本市场融资实现资本端的放大,且上级单位注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区域发展对数据产业的重视程度及财力大小。目前省级数产集团注册资本金规模仅有2家100亿,3家50亿,剩下的均在5000万到20亿之间;市级数产集团注册资本金规模40亿左右2家,30亿1家。
1.借入表之机,打通数据“要素”“资产”“资本”的价值循环提能级
为进一步提升能级,放大影响力,中大咨询认为,数产集团应该积极争取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基础上,探索数据资源作价入股、数据资源入表增厚资产规模,以及尝试数据资产资本运作,加速推进数据要素转化,反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
2.蓄科创实力,绘制数据“技术”“产品”“产业”的生态融合新蓝图
增厚资产和多元融资方式的转变确实能在能级上实现质的转变,但是数据要素作为下一个发展周期的核心要素,要避免走入传统平台公司融资代建再融资的负债驱动老路,行稳致远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大咨询认为,数据平台公司应面向数字中国建设要求、面向行业发展科技前沿、面向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技术端产品端人才端齐发力。持续强化技术实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标准化产品,组建技术团队。
二是数据端场景端产业端共繁荣。“数据”赛道持续升温,数据产业多元化,数据经济业务发展潜力大。中大咨询认为,数据平台公司应聚焦关键环节,抢占发展先机以“数据端重价值挖潜,场景端重应用服务,产业端重实体赋能”为思路布局数据经济业务。
(1)数据端重价值挖潜
数产集团公司应抢占先机,瞄准政府公共数据、交易中心等“大数据”汇集点,争取数据资源的运营权,挖掘公共数据价值,布局数据经济业务。一方面,创新公共数据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发掘市场需求,为经济活力的提升注入动力。
【数产案例】西部某数据平台公司取得市政府政务数据集中运营授权,并依托国家超算中心算力、市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数据等底座,运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追溯”,目前已接入40余个数据提供单位、政务数据资源570类,拥有上线数据服务产品150余个,已支撑应用场景40余个。
【数产案例】西部某数据平台公司将区域数据交易中心作为数据服务业务的重要载体,聚焦“交易生态、交易模式、交易安全”三端发力,积极探索“数据规范化流通、合理化配置、市场化交易、生态化发展”。同时,交易中心以数据交易为支点,构建市场化的运营服务体系,联合数商共同搭建与完善交易、服务、技术、产业等多维生态,助力公共、社会等全数据要素流通,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2)场景端重应用服务
已获取公共数据运营权的数据平台公司普遍出现“有数据没业务”,数据经济业务无法盈利的问题。中大咨询认为,数据经济业务为场景驱动型业务,除数据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外,数据应用场景挖掘不足是关键问题。地方数产集团应深度挖掘数据应用场景,放大数据价值。
【数产案例】某数据平台公司深耕房地产领域,依托智慧房产综合平台,围绕地产相关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服务。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十几个省,上百个城市,围绕住房领域,为所在城市的住建部门,房地产行业参与机构,老百姓提供场景化,智慧化的一站式涉房业务综合解决方案。
【数产案例】东部某数据平台公司定位为数字科技应用服务专家,专注于为金融行业、政府机构提供场景化的数字科技应用服务,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服务对象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浙商银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
(3)产业端重实体赋能
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数据平台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亦符合“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政策导向。数据平台公司可围绕实体产业挖掘业务发展机会,基于“业务理解力+专业技术能力+数据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赋能实体产业发展。
【数产案例】中部某数据平台公司地处工业大省,作为全省数字信息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业务布局中涵盖数字政府、军工信创、数据运营等数字信息产业相关业务以及高端制造等实业。公司立足“业务理解力与技术实力”,锚定区域工业作为业务切入口,搭建燃气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平台,开发军工信创产品,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数据”赛道持续升温,“数据资产入表”为地方数产公司加快能级跃升带来了增厚资产及融资多元化等重大机遇,但现有数产能级难以支撑“数据要素”替代“土地要素”, 传统“项目驱动”模式难以拉动“要素驱动”的新马车,如何实现注入及真正完成数据的资本价值循环依然有较多难题待破解。因此告别传统平台公司融资代建再融资的运作模式,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创新挖掘数据端场景端产业端价值,推进业务模式转型;从技术端产品端人才端重塑核心竞争力将推动数产集团更好的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