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解读系列:产业备份

一、产业备份的概念界定

2020年11月,《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指出“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明确了现阶段构建产业备份产业系统的重要性

产业备份,是为了保障国内产业在公平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平稳和全面发展,维护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找到产业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立储备产能,实现关系产业链安全的关键产品和供应链多元替代,保障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基于上述定义,明确产业备份几个关键要点:

(一)产业备份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

(二)产业备份并不是全部备份、全盘备份,而是针对产业链容易出现非线性崩塌的关键领域。

(三)产业备份并不是为了与国际大循环脱钩,也非为了独立自主而脱离已有的全球产业链,而是通过高水平的产业备份系统,建立稳定的产业链开放合作关系。

(四)越是开放的产业链,越是蕴含更大的产业链断裂风险,越是需要高水平的产业备份。同样,越是高水平的产业备份,越难以受到关键环节的制约,则会带来更加开放的产业链。


二、产业备份的重要意义

当前,受到中美贸易争端、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到严重冲击,尤其是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关系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问题,为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

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需要警惕“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供应链风险,逐步兼顾产业效率和产业安全双重考量,综合考虑产业链配置问题。对我国而言,构建产业备份系统是确保产业安全、推动产业链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支柱。整体来看,产业备份对我国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能够保证在遇到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防止关键位置被“卡脖子”,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备份构成“可信威胁”,能够有效推动链主国家(企业)主动合作,从而推动建立更高水平的产业链开放合作。


三、我国产业备份的现状


我国产业备份起步较晚,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外部环境趋紧倒逼领军企业做出产业备份的战略安排,当前,部分领域的产业备份工作存在亮点,产业备份的政策措施较为缺乏。

(一)我国产业备份系统的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加入WTO后充分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获得比较优势。然而,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严重冲击,我国在关键零部件面临“卡脖子”问题,引发了对国家层面建设产业备份系统的战略布局思考。整体来看,我国产业备份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暴露出较多问题,尤其是高端芯片、工业母机、核心元器件领域的备份系统仍不完善,面临产业链断裂的风险。

(二)部分领域的产业备份存在亮点。

我国在部分战略性产业上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备份总体构想与实际行动,主要集中于国防科工、战略性原材料等领域。例如,军用芯片基本能够实现国产替代,主要是因为军用芯片较少考虑到成本和性能,更多考虑到安全性、可用性以及稳定性,现有的国内芯片生产能力能够确保军工设备芯片的国产化。在战略性原材料领域,我国于2003年开始建设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3773万吨,通过对原油的战略备份,有力维护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三)外部环境趋紧倒逼领军企业做出产业备份的战略安排。

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不稳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领军企业逐步开展对产业备份的战略决策,并且集中于高科技领域。例如,华为公司持续投入海量的研发经费用于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开发等领域的战略备份。2022年华为的研发投入1615亿元,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达到25.1%。仅华为一家的研发投入占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额(30870亿元)的5.23%。在面对美国的极限打压后,全面开启产品、技术、软件、硬件的国内备份系统,及时推出鸿蒙和欧拉两大操作系统。

(四)产业备份的政策措施较为缺乏。

一方面,政府在产业备份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政策目标是什么、起到何种作用仍不明确,如何从战略战术层次推进产业备份工作仍存在诸多难题。另一方面,政策措施仍不系统。就目前看,政府仍没有出台关于产业备份的纲领性文件,未形成从产业链完整性、安全性、可控性视角推动产业备份的总体安排,零散的政策散布于具体产业或具体产品。再者,政策工具较为有限。已有政策工具表现为战略性储备、举国体制等,在面对战略性新兴领域,尤其是面对高端光刻机、高性能光刻胶、工业母机等,往往面临的是全球唯一供应商,很难通过既有模式达成产业备份的目标。


四、产业备份的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在产业备份工作中探索出不少有益经验,主要形成了以供应链安全为核心的美国产业备份模式、以战略资源攫取为核心的日本产业备份模式、以战略环节控制为核心的德国产业备份模式。


(一)以供应链安全为核心的美国产业备份模式。

美国对产业备份问题的探索,首先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行业备灾行动,主要集中于企业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自“911”事件后,美国开始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关注于产业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强调构建强大的产业备份系统。美国的主要做法是由国会、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偏向国家安全的部门主导,政策导向是“培养具有弹性的供应链”,通过对产业链安全性、脆弱性、产业基础的分析,逐步细化产业链备份的具体措施。从产业层面看,美国的产业备份聚焦在国防科工、战略性先导产业、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牢牢控制这些领域的底层逻辑、技术体系与话语权。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解读系列:产业备份

表 1 威胁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的十种供应链风险形态


(二)以战略资源攫取为核心的日本产业备份模式。

受制于相对贫乏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日本很早就关注到产业备份的重要性。1983年日本正式颁布《国家稀有金属储备制度总规划》,其后不断完善相关产业备份规划,例如2006—2009年相继出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新规划》《日本稀有金属供应确保战略》《海洋能源及矿物资源开发计划》。从日本的政策看,产业备份聚焦于产业链上游的战略性资源获取,例如对稀土、矿产等战略资源的获取。有“合金的维生素”之称的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日本早在2006年就将铟纳入到重点储备对象。另外,日本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增强对全球范围的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力,以此不断巩固优势产业的稳定性。

(三)以战略环节控制为核心的德国产业备份模式。

国制造的涅槃重生贵在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从而形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在“专精特新”领域持续获得垄断优势。因此,德国产业备份也是着眼于保持这类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重点在于持续增强对具有战略环节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精益制造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德国制造所控制的战略环节具有全局性,几乎影响到全球最为重要的产业链。例如,蔡司公司所生产的高精度镜片,是生产光刻机的核心零部件,决定了光刻机高精度光学仪器的主要材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这种高精度镜片的生产几乎纯靠人工打造,是传承百年匠心凝结的产物。因此,德国通过巩固战略环节的领先优势,掌握产业链绝对话语权的关键一票,“以攻为守”塑造产业备份。


五、产业备份的建设思路

不论是《求是》文章中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的明确要求,还是发达国家开展的一系列举措的借鉴和启示,还是贸易战、地方冲突和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全面冲击,都对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产业备份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综合来看,我国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建立产业备份系统:


(一)开展系统性研究和论证。

产业备份系统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行为,并非是锦上添花的重复工程,必须通过系统性研究和论证,选择关键行业及关键行业的重点领域。如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汽车、机械、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以及受贸易战冲击严重的电子信息和军工行业。

(二)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建立产业备份系统,必须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主体作用。

通过政府统筹和选择产业备份系统的方向和重点领域,并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文件,发行国家产业备份基金,不断扩大财政对产业备份的投入力度,撬动市场力量,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三)坚持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建立自主可控的备份系统,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

通过平战结合的发展思路,以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式,强调产业备份系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作用,统筹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需求,更好应对长期技术出口管制,甚至难以预测的其他情况,保障产业备份系统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被牵制。

(四)加大供应链安全技术研发,以科技创新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科技创新对产业安全的作用愈发重要,随着国际形势上科技脱钩的实质化,制造业相关主体已从战略角度重新审视供应链管理,避免和抵消外部冲击,以内部产品、自主技术和软硬件体系实现备份系统建设,成为底线思维下的保障思路。

(五)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边缘计算、供需机理建模、供应链监管APP开发等数字化的关键技术领域,进一步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加快产业备份系统中的数字化应用,保障在应急状态下可以快速完成供应链部署、为供需对接和重要物资配置提供精准有效的支撑。

在高度不确定的全球新格局下,提前谋划、战略统筹、加大投入做好产业供应链备份系统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要面临的必要选择。坚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点击了解更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