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已提上日程!国有企业应当如何采取行动?

前言

自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起,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被提上日程。什么是新型经营责任制?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中大咨询认为,新型经营责任制的本质是以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为导向的综合性改革,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涵盖了企业分类改革、国资授权与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考核激励与风险管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起源·回溯

2023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202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中,提及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

同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针对国企改革的方向特别提出“今天的国有企业将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规范实施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营,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可以预见,新型经营责任制的构建,将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

新型经营责任制的提出,可以追溯回2021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专题推进会,会议表示“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基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时,新型经营责任制的提出以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核心,但新型经营责任制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历程中,经营责任制并不是新词,在此之前,已经出现过承包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等多种形式。

过去的经营责任制目标是让国有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通过经营合同的契约形式,约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新型经营责任制则更加强调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分类改革、国资授权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考核激励与风险管控等从上至下综合性改革,建立市场化治理和运营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

 

内涵·洞见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应当以分类改革为前提,以国资授权监督为关键,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市场化考核激励为核心,以风险管控为保障,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安排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营。

▌深化分类改革是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的前提

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界定与分类,明确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才能确保授权监督、考核激励等各项改革任务举措有的放矢、精准落地。目前中央及各地已结合实际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下一步需深化企业内部功能分类,进一步厘清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基于生产型、投资型、科技型等不同业务特点,推进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

▌落实授权放权与监督是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的关键环节

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加大授权放权力度,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向更加强调基于出资关系的监管,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一是要突出差异化管控要求,分类对“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两类公司、上市公司等不同类型企业实施精准授权放权;二是完善国资监管,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全面梳理国资监管职责,调整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三是构建大监督体系,推动国资监管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社会等同向发力,形成联动监督机制,实现监督工作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有效解决重复监督,提升监督效能。

▌新型经营责任制必须建立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

新型经营责任制以具有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公司法》及《公司章程》为基本遵循,明晰股东、经理层等各方的权责,依法治企,推动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互相替代、不各自为政。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健全制度体系,通过章程、权责清单,明确界定出资人、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和决策事项,动态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及配套制度,确保治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抓好抓实董事会这一关键枢纽的建设工作,提升董事会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规范性,同时持续提升董事履职能力,落实董事会职权,完善董事会及董事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董事会决策效能。

▌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需牢牢把握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这一核心环节

构建经营责任制的关键是要厘清责权利关系,而在新型经营责任制下,责权利的分配主要通过差异化岗位管理、个性化绩效考核与精准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来实现。

一是通过价值链分解等方法合理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及分工,“一岗一责”制定岗位说明书,真正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

二是以战略为导向,自上而下进行目标分解,基于岗位职责、考核周期的不同定位,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并通过契约约束压实具有牵引性的考核目标,将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位调整、解聘等刚性关联;

三是打破平均主义,根据岗位特性与考核要求,差异化设计薪酬结构,灵活运用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箱,拉开内部薪酬差距,实现“凭业绩和贡献取酬”。

▌强化风险管控是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的重要保障

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要求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重大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确保“接得住”“行得稳”。在合规管理方面,加快落实明确合规管理主体职责、健全合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合规管理流程、设立首席合规官等工作,加快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在内控方面,重点抓好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工作,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落实整改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促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在风险防控方面,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强化企业风险研判、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全过程、链条式、动态化防控重大风险。

 

政策·归纳

当前,中央在分类改革、国资授权与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考核激励与风险管控五个维度,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企业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提供依据。本文对部分重要政策进行归纳,供参考使用。


▶▶ 

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相关政策(节选)

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已提上日程!国有企业应当如何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