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碳排配额交易更进一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新发展大局,着力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采取的一系列减碳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过四成。然而,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比发达国家少了近三十年的过渡时间,意味着我国必须走出更加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节能减排之路。

国企改革,双碳经济,碳交易

在节能减碳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建设碳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相关企业自主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在生产环节中落实,也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的重要举措。碳交易,即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企业可在碳交易市场内将自己剩余的碳配额交易给排放量超过配额的企业,以此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碳市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买卖配额,而是用经济手段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减排。碳排配额交易将温室气体排控的责任真正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碳交易市场从2011在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年开始试点,于2017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稳定,粤港澳湾区的交易尤为活跃,截至2022年3月底,广碳所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2.025亿吨,总成交金额达47.93亿元,占全国试点碳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碳排放权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随着碳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政府方面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建设,设立针对部门或专职人员对接负责,对专员定期组织管理业务培训,加强能力建设,确保能够实时监督市场情况,及时做好配额清缴工作并对市场交易乱象进行管理。同时提升信息化水平,搭建数字管理平台、交易系统等,优化交易流程,提高信息准确性保障。

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政府搭建,企业共同参与的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将环境转换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从而刺激企业在节能减排的成本与超额排放生产带来的收益之间做出选择,以经济手段提高企业减排的动力。既往经验已经证明了碳交易市场能够一箭双雕,中大咨询建议,相关企业应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主动尽早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强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生产全过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从而在“低碳潮”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