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改革原则及注意事项

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抓手之一,是激发企业内在活力的重要举措。企业在进行职业经理人改革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聘国企职业经理人有机结合”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相结合。因此,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是在“党管人才”不变的原则下,实行市场化运作,在国企内部和外部人才市场选择,由董事会聘任进行契约化管理。通过“去行政化”和走“市场化”,打造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国企职业经理人队伍。

       2、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坚持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上级党组织和国资委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依法产生董事会。董事会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监事会对董事会及经理层进行监督;实现党委国资委、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权、各负其责原则。

       3、坚持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选聘就是运用市场化机制公开选聘人才。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市场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职业经理人这种稀缺资源的自动调节与合理配置。市场化包括但不限于:一是选拔市场化;二是流动市场化;三是评价市场化;四是激励、约束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的薪金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职业经理人的监督体系由市场构建。

      在符合党和国家政策前提下,在遵循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基本原则的要求下,在实施市场化选聘经理人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用

       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就是要选出一批德才兼备、具有战略思维、市场开拓精神,具有丰富的创新管理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职业经理人队伍。依法、依规选择出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是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机制得以发挥其作用的根本保障。为此,需要注意选用职业经理人应在建立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下,用市场的方法,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2、转换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需要进行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应该欢迎真正具备管理能力、有自信的国企高管,可以放弃行政级别,参加市场化选聘。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放弃行政级别、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国企高管若不能完成目标考核,无法为企业带来效益,也将同时面临被淘汰的市场风险。

       3、薪酬

       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并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4、考核与退出机制

       通过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的合理有效的考核与退出机制。通过聘用协议对职业经理人的责权利、经营目标、激励以及未能完成经营目标的退出机制等进行明确的约定。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市场化绩效考核体系。

       5、经理层权利

       通过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就是需要利用其丰富的经营管理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经理层的积极性。而经理层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则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权限,只有充分保障经理层包括用人权在内的经营自主权,才能让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身份转换以及退出机制等等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上发挥其决定性作用,让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真正行之有效,而非一纸空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经理层进行授权的同时,也应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经营风险。

来源:西萌老师,西姆股权观察——《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机制全梳理|聚焦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