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中纪委评《八佰》——论组织管理中“领导”的作用

编辑 |  中大商业评论小编

作者 |  冼铤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

联动中纪委评《八佰》——论组织管理中“领导”的作用

· 《八佰》


前言


数日前,公司组织同事观影《八佰》。其后,又看到中纪委罕见发文《孤军悲壮背后 可知一个弱国的悲凉》对其开展影评;不禁感慨: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么一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到底是何种力量支持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地完成组织目标?

 领导之于组织 


“能够成功地让员工、团队和企业文化围绕价值与意义运行的公司会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好。”

——弗雷德·考夫曼


谷歌副总裁和领导力发展顾问

领导对于组织的含义,又可以从孙元良、谢晋元和88师说起。

 

对于孙元良这名88师的师长,可以说网上一片骂名。而骂《八佰》这部电影的,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在骂他。为何?其原因他就是一个逃跑状元,无论是北伐、抗日还是淮海,号称“飞将军”的他屡战屡逃,就没一次参加的,连当时老蒋都下令要灭了他。


联动中纪委评《八佰》——论组织管理中“领导”的作用

·  谢晋元


这时候有一位叫谢晋元的参谋,被临时任命为团长,带着452个人,负责坚守上海四行仓库。这实际上是炮灰式的任务,毕竟面对的是300,000多日军呢.


而88师呢?若说他不行,他偏偏是老蒋当时手下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谓精英中的精英;这么一支队伍,在守南京中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的表现也是屡战屡败。直到最后起义投诚了,重组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此期间表现异常英勇,屡建奇功。


结论只有一个:

不是88师不行,是孙元良不行,是老蒋不行。

人还是那帮人,换了上级领导,变了组织环境,马上病猫变老虎。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领导赋予的意义: 为何而战斗? 


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在租界旁边守仓库,最大的意义是表现牺牲精神给租界里的老外们看,希望国军的斗志与精神能够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去(像极了新媒体追热点抢流量),争取全世界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而这目的达到了吗?我看并没有。中纪委的影评也提及到:


“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历史大背景下,蒋介石其本质上还是个军阀。

美国的军火商、石油大佬从来都不会送他们的儿子上战场。那美国的普通家庭,又凭什么找自家儿子上阵,就为了给这些商阀多赚钱呢?

所以,当老蒋代表江浙财阀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兵,没有战斗的意愿。


没有解决关键的问题:“为了谁?”


88师给老蒋打工的年代里,他们觉得自己像个打手,而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他们是为国而战,为家而战,为了自己而战。


谢晋元以400冒充八佰,对抗数十万敌军。他知道自己能凯旋归来么?

我不知道,但他有一种信念:

只要他守住了四行仓库,只要他的兵还在战斗,上海就没有亡。

只要他把鲜艳红旗插上顶楼,就能唤醒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决心,还有民众的希望。


队伍心态变了,战斗力自然变了。


“卓越的领导者就像一面旗帜。人们不是为这面旗帜而战斗,而是为这面旗帜所代表的意义而战斗。”

——弗雷德·考夫曼

谷歌副总裁和领导力发展顾问

 反面教材: “局部最优化”的恶果 


2014年,有位客户打电话到康卡斯特公司,要求取消她家的家用宽带网络服务时,她的电话立即被转到了“客户维护专员”那儿。而这位专员和她辩论了10分钟,具体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她为什么想停止服务。


就如同大部分公司一样,康卡斯特的客户维护团队有自己独立的考核机制:评价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标准是基于清单上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而貌似上面那位“努力的”专员,他的奖金和工作内容都联动着他在岗时业务被取消的数量上了;


当这位员工死死纠缠、不让业务终止,拼尽全力、粗暴地挽留客户时,他完美地使他这个局部系统达到了一种最优化。


不过,他也仅仅是使整个系统的局部最优化了(但惹怒了客户,砸了公司的牌子)。


而后来这场令人痛苦、“鸡同鸭讲”的对话内容被生气的顾客传了上网,点击量瞬间达到了几百万,以至于《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把这件事写成了故事并发表。


恶果已经产生,形势不可扭转。

服务供应商康卡斯特公司遭遇了年度最大的公关危机。

矛盾: 组织利益 VS 个人利益 


在一般的组织机构中,员工拿到薪水不是因为员工做了分内的工作,而是因为员工起到了该起的作用。


员工真正的工作还是帮助公司取得胜利。换句话来说,是帮助公司完成它的使命,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利润上。


而有时,【员工的工作】和【员工的作用】会互相矛盾,因为员工的工作会需要其放弃本打算好要做的事,或者重新定位工作的先后顺序,或者会让其个人的主要业务指标受到不利影响。


这种情况下,员工帮助公司取得胜利不但不会让他得到奖赏。事实上,员工还有可能受到惩罚。


他们可能会想,领导怎么这么傻,让我干这种事?

或者说,我干了我该干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正如全面质量管理的奠基人威廉·爱德华·戴明所说的:“有目标和工作的人,同时还依赖着完成目标、保住工作的这些人。即使他们实现目标的前提是要毁了这家公司,他们很可能也会这么做。”


在这种时候,虽然员工个人作为组织机构的一分子,却以牺牲组织机构整体利益为代价去追求个人利益。

 无用的激励体系


你可能会说:那就调整一下这个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吧,让它更合理。


但一个完美的激励体系就像一辆完美无瑕的车一样,只是一个传说。

你必须在舒适和性能中做出选择,在防撞和省油中做出选择,在质量和实惠中做出选择。

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竞争还是协作,一马当先还是并驾齐驱。


令人郁闷的是,竞争和协作是矛盾的,注重集体和突出个人也是冲突的。组织机构总是会陷在不可调节的两难境地,难以两全齐美。


一方面,个体刺激会产生独立机制;另一方面,大锅饭又会摧毁生产力。


以致于大部分组织机构都采纳了一种它们所熟知的魔鬼做法——个人绩效指标,并且接受因此给合作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但其实这样做很搞笑。你可以幻想一下,一个贼拿着枪指着你,同时还命令你:“你要尊重我!你要支持我!你要做我的朋友!”


激励体系,在此时此刻,某种角度上来说,完全失效。

 鼓舞人心的领导者 


对此,《意义革命》一文的作者弗雷德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之道:


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为员工明确工作的真正意义。

他把领导力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一个领导者)能激发其他人(跟随者)全心投入,去完成一项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一致的任务。


而不管这位领导者是一个会计、一个工程师、一个销售人员、一个经理或者一个高管,不管他的职业、作用和优势是什么,不管他的个人目标或者追求是什么,他都是团队一员,都要致力于整个组织机构的目标。他和同事要齐心协力以取得胜利。


在电影中,谢晋元就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用自己的行为,促使更多人达成了共识:

一位租界里的教授,成天拿着望远镜到处瞄,老婆在家打麻将;

一个记者,最初麻木不仁,卖情报给日军,卖情报给英国人,两头收钱;


而到了最后:

教授拿起猎枪站在租界的阳台上对日军开枪,嘴里骂着:“太欺负人了!”

记者站在桥上,不畏生死地去救孙元良的士兵。(连汉奸都被转化了);


谢晋元们和无数先辈恰恰代表着历史上的领导们;

他们用生命在推动共识的形成,推动了国家概念的建立。


成就出一个伟大的组织,他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