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司治理 规范企业管理 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为规范的群体。应当说,他们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方面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示范。但是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的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部分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引发道德风险、治理失效、管控失灵、运作失序,甚至导致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严重问题。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举措,分工涉及国资委的有9项,可见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是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数量将不断增加,对国资监管带来新的要求。上市企业是面向社会股东的公众企业,其公司治理和管理与一般国有企业存在显著差别,一般国有企业传统的治理模式存在行政化管制、企业独立法人地位得不到尊重、治理体系权责不清、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制衡体制缺乏等问题,难以适应上市企业规范管理的要求。中大咨询认为,规范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企业管控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决策程序、股东权益保障等问题,形成规范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框架。

       从国资监管体系角度来看,国有上市公司市场化运营水平较高、企业竞争力较强,是国有经济的主力军,国有上市企业是实现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着力点。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介绍道,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总数大约是4056户,国资委系统当前控股上市公司1024户,占到市场的1/4左右。上市公司市场总市值约74万亿,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约20多万亿,占比超30%。而在国企当中,央企控股境内上市公司317家,境外大概有100多家,加起来共400多家的总资产量占我国所有央企的68%左右,收入占65%左右,利润占85%以上,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整个国企中是“优等生”、“基本盘”。

       因此完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是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的关键环节,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引导企业在①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②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运行质量;③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和价值实现能力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长期深耕国企改革和企业管理的中大咨询看来,需要重点解决企业管控模式、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企业决策程序、股东权益保障等问题,形成规范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框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政策研究:深入研究国家关于企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政策,明确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完善的要求与方向,把握国有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的原则、思路和重点。

       2、现状评估:对企业制度、治理机制、公司章程等材料研读,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建立基本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公司制度和治理机制的落实情况,评估公司治理发展现状。通过对重点对象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3、标杆研究:以“相似性”和“领先性”为标准,选择领先地区典型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标杆推进规范管理的举措进行系统描述与深入分析,总结关键启示,为优化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提供经验依据。

       4、治理结构优化:结合前期研究的结论和启示,针对当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股东、国有企业三个角度提出策略建议,推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有关情况》

澎湃新闻《国务院国资委谢小兵:国有股东持股仍有向社会资本释放的空间》

中大咨询集团官网《国有企业改革咨询服务产品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