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如何把握好“四个切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会议明确,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国有企业要明确节点任务,量化考核,按时完成。要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宣传国企成功改革经验,引导好舆论和社会预期;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一个抓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四个切口”即:

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形成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是国企改革至始至终在强调的。聚焦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打开新空间,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关键环节。

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这点明2021年国企改革发展的核心是科技。突破口是“强化创新激励”,这是指对科技项目与科技人员上。中大咨询认为通常的激励是放在现代企业制度与运行机制上,这次锁定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激励上,定位精准。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攻克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推动智慧企业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化解风险,突出主责主业,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压实监管和股东责任。推动中央企业重点防范债务、投资、金融以及境外项目等领域的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压实监管和股东责任,是指国资委与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的指导,推动各地方国资委建立债券风险防控、日常监测、重大风险报告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规范核算,在实行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上取得重要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对国企实施“分类核算、分类考核”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同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竞争中性”原则。比如规范政府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或补贴,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的确定性、业绩考核的公平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激发国企眼睛向内,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尽心尽责抓管理、提升效益效率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李锦解读国资新闻《就刘鹤对2021年国企改革最新部署讲话的解读》

第一财经《今年国企改革如何推进刘鹤主持的这个会议又有新部署》

证券时报《国企改革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