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资国企改革要提高精确度

2021年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之年,截至6月底,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如何继续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在年底前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是改革主体需要做好的“年度考题”。

多年的国企改革实践证明,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所处地区特色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需要精准施策,没有统一的改革模板。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确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才能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作为和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关系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实施精确改革方面的四大关键:

一是改革应找准主攻方向。国企改革的目标不能就国企而论国企、就国资而论国资,不能仅仅局限于国资、国企的本位目标,而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国家经济竞争力为目标,以提升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构建国民共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要实现这一目标,“十四五”国企改革需完善一个制度基础、聚焦两个主攻方向:构建系统、明确的国家所有权政策体系,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更完善的制度基础;将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找准两个主攻方向。

二是精准分类,实行标签化改革。“分类改革”已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标签化改革至关重要,对号入座、精准定性,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主要分为三类:“竞争类国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体现好经济责任;“功能类国企”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体现好政治责任;“公共服务类国企”以确保城市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并引入社会评价,同时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体现好社会责任。

三是精准混合,落实“一企一策”。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避免强硬的“拉郎配”方式,更不能搞“一混就灵”,而要实行“精准混合”。一方面,选好精准的混合路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确定精准的混合比重,同时,每个企业都要针对具体项目设计方案,对每个项目的股比设置,不做硬性规定,充分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员工持股,推动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经营机构进一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抓重点,建立起市场化经营机制。“抓重点”就是要建立起市场化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发展,不断地提升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完善治理,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打好国有企业精确改革的“收官”之战。

国资国企改革是个世界性难题,社会风险大,极具挑战性。接下来的“十四五”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要紧紧围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规范董事会制度以及纪检工作等重点,在细节上抓落实,在细则上做文章,切实提高国资国企改革的精准度。

 

参考文章

人民日报《推进核心业务协同整合 共拓发展新空间》

人民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国企改革精准施策奏响发展最强音》

新华网《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红色引擎”推动内生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