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要加快创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在“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这一冲锋号的带动下,从中央到地方,多项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科技创新,成为了占据核心要塞的一步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作为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加快创新突破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三大攻坚点:

一是强化人才引领,瞄准关键技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破垄断、填补空白,以改革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有企业的天然使命所在。强化人才引领,瞄准关键技术,意味着国有企业要认识到市场化激励机制先行的重要性。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开展岗位分红、项目分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员工跟投等实践,探索建立研究院所与产业公司之间协同发展和利益反哺机制,进一步畅通从“科研成果”到“生产力”转化的大动脉。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需优化分配结构,实现从企业层面到个人层面的全方位激励,给予全体企业员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结出越来越多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二是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创新实力。国资布局的调整优化,自始至终都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之一。这体现了战略性投资重组对于国有企业加快创新突破的重要性。国有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通过加快战略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整合内外部资源等方式,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集中度。改革重组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实现经济与科技的双丰收。实施重组后,国有企业还需聚合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在核心领域建设高水平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科技资源与市场紧密对接。通过资源配置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布局,从而提升创新资源整合程度,有助于国有企业补齐自身短板,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创新实力。

三是优化考核要求,鼓励“坐冷板凳”。“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创新突破的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国外技术压制与封锁,实现技术自主自立。而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在于要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要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企业业绩考核范围,把企业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给予工资总额单列。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要紧盯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着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扎实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目前,国有企业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高端科技人才短缺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特区”,实现技术自主自立自强,加快创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参考文章

人民网《市场化机制添活力 国企改革打造科技创新“特区”》

经济参考报《科技创新让千年大运河绿意盎然》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新以金融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数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