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9月8日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上指出,对标提升行动进程和任务已过半,将进入到推动落实的新阶段。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方案,到今年年底前,对标提升清单目标完成率要达到80%、重要分子公司要实现全覆盖,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在准确把握对标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的前提下,各企业已根据自己的企业实力和资源,加强八项管理基础,并通过强化目标引领、精准对标、能力建设、体系建设四大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企业改革企划。为了加快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咨询提出了在目标确定、对标研究、薄弱环节分析、举措制定、组织实施等环节存在出现的六大典型失误,以供国有企业进行参考并避开这些陷阱:
一是经营对标与管理对标脱钩。企业对管理能力提升的最终意图不明确。正确的流程应当是选择标杆并明确其所在行业衡量经营成效的关键指标,如规模、盈利性、成长性、流动性等,在此基础上,寻找支撑标杆获取经营成效的管理能力,进行差距梳理与管理对标。
二是缺乏对标杆的充分理解。国有企业在寻找标杆企业时,只注重企业名气而忽略了评估其管理能力。对标杆管理体系和能力缺乏深入挖掘,导致获取的信息无指导意义。
三是缺乏对薄弱环节的深刻认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国有企业需要明晰自身企业的管理漏洞和短处,再参考并学习标杆企业的优势,进行对症下药。
四是主要措施的指导性不强。企业在急功近利的过程中,制定看似面面俱到的项目规划,欠缺考虑计划的实践,并未明确资源配置的优先次序与布局节奏,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易导致资源过度分散、主业布局计划性不强等问题。
五是成果形式相对务虚。缺乏成熟有效的成果考核体系,仅基于文本资料会削弱考核乃至管理提升行动的有效性。加入一些量化分析和详细的方案策划将是更优之选。
六是效果评估难落地。目前多数国企在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并未提及评估方法、评估主体、评估指标等涉及操作层面的关键内容。
对标管理是国有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企业要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措施,达成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对标目标。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要细化创建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管理提升显著、效率效益突出的样板和尖兵。三是打造多个层级、各有特点的管理标杆,充分发挥标杆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加大宣传,全方位推广优秀企业管理典型。做好工作的进度统筹和效果统筹,着力加强战略管理,齐心协力,目标明确,深入细致,推动对标提升行动取得最大成效。
参考文章
经济参考报《国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进入落实关键阶段》
中国经济网《国资委部署重点国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八项任务》
中大咨询研究院国企改革研究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六大典型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