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四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培育按下加速键。企业作为一个产业用人主体,在职业技能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明确企业培养主体的地位,加强稳岗培训,充分调动和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着力推动“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国企与职工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在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该如何发挥培养主体的作用,中大咨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建立健全职工技能培训机制,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加强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建设能够为职工提供提高技能、技术攻关、创新增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动产教结合,打造企业内部“学习共同体”。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为企业培育“能工巧匠”,提供技术保障和创新驱动促发展。
二是深化薪酬体系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结合企业发展形势与国家政策变化,健全完善评价激励体制,对考核的标准进行调整。主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分级考核,结合测评结果,发挥绩效考核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和关键岗位的优秀职工倾斜,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约束与有效激励,促进工作高效益、高质量完成。
三是建立成熟的内部职业晋升通道。针对较强的“短工化”趋势,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职业成长体系,扩宽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一线员工能够拥有向上升级的渠道,明确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动力钻研提升技术,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持续积累和传承企业技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培养大批“大国工匠”,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有企业要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加强职工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章
光明日报《发挥企业在技能型社会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中工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来了,干货在这里!》
新华网《长钢公司:激发活力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中大咨询《培养“大国工匠”为何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