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产权主体缺位、治理结构缺陷和转型机制缺乏等问题,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改革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同构,成为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逻辑归因。
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
1.完善产权制度——以人力产权为主导
首先,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单位,其根本职能是社会生产,生产力是决定企业的核心因素。所以,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是交易成本,而是生产协调,故完善产权制度旨在发展生产力。
其次,社会生产具有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双重价值,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体现二者的一致性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流通过程不创造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
2.完善组织制度——以治理结构为核心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它包括企业外部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两个层次。外部治理结构与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态相关;内部治理结构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组织再造相关。
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育水平、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基本可分为股东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模式。
3. 完善运营管理制度——以文化创新为要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本质上是人的劳动的结果。物质生产活动的文化属性以及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大众的文化创造者地位意味着文化是人类解放的力量,是人类追求自由自觉的体现。因此,“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制度应以文化创新为要义,致力于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坚持:科学治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经济指标与社会效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