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新经济下,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资本(下)

何为人力资源效能?

中大咨询:独家-新经济下,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资本(下)

谈到人力资源,就只是“提升效能,减员增效”吗?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减员增效从长期看一定是破坏人力资源效能的,提升人力资源效能,需要用更系统的眼光去衡量和评估。先分享一个基本观点,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效能?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效率,就是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值和利润。第二,是投资和回报,现在是人力资本管理,关键是会算账,投资的钱能够赚多少钱回来。

人力资本管理很简单,衡量一个指标,用万元工资利润或者万元工资与人均产值相比,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就是人力资本和效能管理的核心。若能让这种人均效能持续领先,持续改进,让人力效率不断处于行业的排头兵,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就达到一个新高度。

那么,具体怎么管?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步骤。

第一个,建立起人力资源效能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这是一个监控系统,就好比汽车,要知道时速多少,还剩多少油,这种评价指标,网上有很多专业的资料,并不难找。但要注意,指标一定不能太多或太细,因为确立一个指标需要很多成本。要真正把资本管好,只需要抓住两三个核心项目指标。譬如人均利润,人均产值,或者是人工成本、人均产值比,通过实时监控,进行有效效能管理。

第二个,就是要学会找到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的因素。效能一旦低了,是业务培训没跟上,还是现在的分工模式有问题,必须有一个效能因素诊断和分析的机制。

第三个,要做具体的改进,怎么改,在哪里改。如果能够实现从评价指标到存在因素,再到改进机制的三者联动,这个企业的效能管理平台就搭建完成了。

那么如何诊断效能诊断的因素?我认为这是需要工具和模型的。在大量的咨询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这么一个模型,关注三大维度、六大要素。

第一,关注组织要素,包括架构能不能最优配置人力资源,分工模式能不能有效管理员工效能。

第二,关注流程,是不是最优模式,能不能将目前的模式进行改进?还要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前段时间去一个企业参观,他们考勤不需要打卡,只要带手机到了办公楼,就能确定人有没有到场。这种管理模式是很有效的,能够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成本,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关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第三点,是员工的心理因素。员工的心理状态如何,有没有情感上的波动,员工的敬业度如何,需要全方位的调研。

把握住这三个方面,80%的人力资源效能影响因素都能找到其根源。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如何提升,是一个很难的大课题,以前都是谈减员增效,其实不那么有效,因为减员增效,大家是在做分母的主意。人工效能指标是由分子与分母构成的,分母是人工成本,即人数,其实恰恰相反,应考虑单位产出如何提升,也就是在分子上做文章。这里我们做了一个金字塔模型,从上到下,四个层次,这个层次分工很有意思,越往上,工作量越少,难度越大,对人力资源的效能提高也越明显。

第一,业务模式,这是重点,如果能够通过业务外包,或者一些阶段工作重组,可以大大压缩人力资源效能。

第二,还要考虑组织流程的优化,组织一些核心职能能不能组合,减员增效其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工作复合化,将两个岗位整合,自然就能够提高效能。

第三点,工作的设计分工,也是可以有效提高效能的。能不能让分工模式更合理,以前是单向流程,现在能不能变成并行工作?最后,大量的时间精力,可以去研究如何让工作更规范,让工具的应用效果更好,如何利用新技术。所以要提醒大家,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先从塔尖上做文章。也是对大家提出的更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懂管理,还要懂企业的业务、模式,还要掌握新技术新工具,随时应用到工作中来。

最后,想总结几点。

做人力资源效能管理,要关注三个要素。

第一,一定要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没有这个,效能管理只是空谈。第二,需要去分析影响每一类型岗位和人员的工作量、业绩产出的核心要素,抓住这些要素进行针对性改善,就会得到全面的提升。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一项平衡的工作, 如何平衡员工的需求和组织需求,这门平衡的艺术是一门很精细的活,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均衡点,企业的员工就能实现1+1>2,最终的个体效能能够完全转换为组织效能,但如果把握不住,就会做得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