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与国企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国企改革也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能否激发潜在优势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否稳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国企的必然选择。

因此,中大咨询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视角对国企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详细给出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旨在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创新驱动与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具有资金雄厚、资本充足、人才较多的先天优势,并且掌握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有能力、有计划、有实力开展自主创新,做到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不落下风。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能够更为高效地利用政府集中资源、实施鼓励支持创新的产业政策,减少企业外部性依赖,避免信息误差,提高效率。在技术领域,国企能够按流程开展技术引进和研发,更为集中地使用资源,增加技术经费投入,承担技术研发风险,产生更多的技术外溢效应,更好地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在创新领域,要推进国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投入,加强与世界的合作,研发和掌握一批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享誉世界的优质品牌,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口碑与先进技术的领军企业,使国有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方面贡献更大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好引领和表率作用。

(二)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企创新力

一是培育创新体系要严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市场,重视客户的需求,开展研发前的调研,使自身技术创新符合市场需求;加快创新发展成果的运用,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当前环境下,要充分发挥我国国企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优势,通过高强度、高需求、高创新力的研发推动经济高质量 发展,不断获得关键技术,向世界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大对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基础设施、材料装备、技术研发、前沿科学等领域生产要素的投入,发挥国企对国家经济的引领作用。三是要大力发展创新型平台经济。充分发挥产品平台建设的带动力、辐射力、整合力,建设覆盖基础技术水平、科技水平、产业水平、工程水平、市场水平、管理水平全链条的创新管理集群。在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国有企业更应该主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研发任务,不断推动技术攻关与集成,扩大科研规模,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的实施。

(三)深化改革构建有利于国有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我国国企不断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也将面临研发经费投入不够、市场体制机制不成熟、经济效益导向不强、科技创新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注重制度创新,增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合理地进行管理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完善公司管理,构建出高效、灵活、符合行业特征、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模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激发创新动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推动国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从管企业向管资本改变,提高监督管理效能,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不断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内生活力。三是要打造全球化、开放式创新平台,以行业和企业创新短板为抓手,与国内、国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产业联盟,实现共赢发展,互惠互利。四是要不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更要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与此同时,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晋升机制,通过薪酬分配机制、人才持股机制、创新失败容错机制,不断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不断激发创新人才和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总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直接关系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更关乎宏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成功实现。而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创新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