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1月初乐视被曝出相关业务拖欠供应商货款开始,一连串的负面消息不胫而走。当月15日,乐视控股称已确认旗下乐视汽车获得6亿美元融资,但次日,敏华控股、绿叶制药等予以否认,称并无投资计划,贾跃亭遭“中国好同学”打脸。11月17日,乐视汽车被美国内达华州财政部长质疑为“庞氏骗局”。2016年12月6日,乐视网股价大跌近8%,并于次日紧急宣布停牌。从11月初开始,乐视网股价下跌19%,市值蒸发已超百亿。随后又被曝出现大规模员工离职,引发大众对乐视的猜想。这一系列问题背后在于乐视企业战略扩张步伐速度过快,自2010年乐视网登陆A股后,乐视大动作频频,战略扩张如此之快的隐忧逐步显现。
乐视生态战略版图
乐视成立于2004年,主要以网络视频服务业务为主,2010年乐视网(300104)挂牌深交所创业板。乐视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战略,加强相关增值服务的开发及应用,在多屏领先技术优势与“乐视生态”的垂直产业链的整合布局支持下,通过电视、PC、手机、平板等多屏终端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目前乐视旗下涵盖7大子生态业务,分别为互联网内容生态、大屏生态、体育生态、电视生态、手机生态、汽车生态、互联网金融生态。
从最开始的单点突破,到纷乱复杂的生态布局,到当下各个独立子业务之间逻辑的逐步形成,“乐视生态”已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及延展性,生态各要素之间初步形成了紧密协同的运营机制。

根据目前乐视的生态布局,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上市业务板块(乐视网)和非上市业务板块(乐视控股),两大板块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乐视创始人贾跃亭。
乐视网所控股主导的业务板块包括乐视云计算、乐视电商、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花儿影视、超级电视、应用服务、应用市场等,该部分业务由乐视网进行全资或控制主导,所产生的收益相应计入上市公司。
乐视控股主要布局非上市公司业务板块,基于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深入理解,更好的布局乐视生态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包括乐视影业、网酒网、产业投资、超级汽车、超级手机等,由于该部分业务开展之初尚属市场早期,对于资金以及资源的投入要求极高,故由乐视控股进行控股主导。
乐视战略扩张路径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扩张企业战略实施期,因为从本质上说只有扩张企业战略才能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乐视的企业战略扩张也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竞争能力由弱到强、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
2010年乐视网上市后,乐视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战略扩张,布局乐视生态模式。2012年,乐视致新成立,负责乐视TV的相关业务,包括超级电视、乐视盒子、乐小宝等;2013年,乐视网发布定增计划,收购花儿影视99.5%股权及乐视影业100%股权;2014年,乐视体育公司、乐视移动智能公司成立,后者负责乐视手机研发生产等;2015年,乐视宣布SEE计划,并成立乐视智能汽车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车联网生态系统。
除了乐视生态系统内的大规模扩张动作之外,乐视也进行其他大规模的投资活动。2015年9月,乐视宣布战略投资北京电庄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充电桩业务的拓展;紧接着2015年10月,乐视9亿美元投资易到,持有易到70%股权;2016年分两次共计30.8亿元入股酷派,持股比例达28.9%,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2016年5月,乐视网通过乐视致新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投资22.68亿港元(约18.71亿人民币),收购TCL多媒体约20%的股权。乐视通过资本手段布局乐视生态终端业务,为智能终端烧钱造血。另外,乐视还把触角伸到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并购基金等一系列看似与乐视生态几无关系的业务之中,如2015年乐视以4.21亿元价格拿下重庆近40万平米的商业和住宅用地,2016年乐视控股以约30亿元价格收购世茂股份旗下的一家地产公司和商业管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