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重组整合的五大实操要点

国资布局的调整优化是“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多地曾出台“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相关规划,勾勒产业发展蓝图,提出打造数个千亿级产业集团等计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加速落地。中大咨询认为,重组整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将酝酿出更多新动作,因此把握以下国企重组整合的实操要点至关重要。

国企重组整合的五大实操要点

一、明确重组企业范围

明确可重组企业的范围是制定战略重组方案的前提。在一个区域中,可能存在国资委负责管理的国企、园区管委会负责管理的园区平台国企、其他行政单位负责管理的国企等,在制定重组方案前,要充分确认重组可纳入的企业范围,并确认各企业在重组中的角色。重组中的核心国企会是承载国资产业布局主责主业、整合吸收业务资产的主体,非核心企业则可能成为被整合主体,在业务资源补充、资产划拨缺口补足中发挥辅助作用。

二、确认重组企业业务实质

准确把握重组企业的业务实质是提高重组方案有效性的基础。在重组企业业务实质确认上,往往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重组企业对自身业务板块的划分与定义未必准确,二是各重组企业之间划分业务板块的标准未必统一。因此在制定重组方案时,要充分下沉了解各一级企业集团的二级企业,把握其业务实质,并根据统一的业务板块划分标准对其业务进行定义,为后期重组方案奠定业务真实性基础。

三、差异化处理同质业务

处理不同国企主体的同质业务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需要根据各同质业务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可按照三种思路进行处理。

一是直接合并。如果同质业务合并后,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显著,负面效应较小,则可以直接合并。

二是保留业务生态。如果同质业务是各企业主营业务的必要延伸业务,对完善企业业务生态、平衡现金流具有重要作用,则仍然有必要保留在原企业主体。

三是实行“赛马机制”。如果同质业务经过一定程度的合并后,可集中到有限的2-3个企业主体,但各企业具有相当的实力或进一步合并存在较大障碍,可基于“赛马机制”将同质业务保留在各企业主体,在未来根据各企业主体业务发展变化情况再考虑深度重组。

四、充分支持优质业务发展

国资战略重组要充分支持具有市场化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和业务,尽量不增加其发展包袱,并匹配优质业务资产,推动其快速发展壮大,从而改善区域国资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不爆发融资风险且业务可以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在重组方案中推动业务资产的“强强联合”。

五、平稳推进资产划拨

资产可以实现平稳划拨是重组方案能够落地的保障。在制动资产划拨方案时,可坚持两大原则。一是资产、债权债务、人员一体化处理原则。资产进行划拨时,同步划拨与资产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人员;如果出于业务发展需要和员工职业发展需要,部分人员有更合适的岗位,可具体协商。二是对投资者负责原则。在资本市场发行过股票、债券等的国企,对于资产划出形成的缺口,最好注入其他相关业务资产进行补足,并及时充分披露资产划拨事件,说明其对企业发展和偿债能力的影响,减少投资者的质疑,避免引发资本市场信用风险。

国企重组整合的五大实操要点


未来,国资可以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企重组方式升级,并且要更加注重国企重组后的实质性整合工作,更要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公司治理、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重组后的企业实现真正融合,进而加速公司治理走向规范、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实现国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