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一个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高区域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融通发展生态。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现代化水平

国有企业通常就是产业链中“大企业”的角色,这对国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国有企业要从更高站位、更广视角看待产业发展,对产业链的结构全貌和发展情况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以自身需求引导建链、补链、强链和固链,发挥灵活带动产业升维、再造产业核心价值、重构资源配置方向等作用,助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集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秉承“服务区域、培育产业”的理念,围绕区域战略布局和协同发展需要,提高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制度环境等要素的统筹能力,放大国有资本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功能。

国有企业要把产业共同体作为产业稳链的有力支撑,形成产业整体转型升级“辐射圈”。传统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大多形成“主从”或“支配”关系,企业通过技术壁垒、标准壁垒等维持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链强调节点企业全方位协同、专业化分工和多元化合作。国有企业要主导建立产业融通生态,明确一个总牵头,协调会商产业链相关企业,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交流、资源共享共建、优势能力互补。国有企业要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整合区域内外部、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资源,提高各环节企业的有效合作程度,引导点状产业分布发展成链状产业联动,进而形成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协同共创的网状产业集群。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现代化水平

中大咨询认为,国有企业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增强融通带动能力:

一是结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发起组建产业链合作联盟,形成统一的产业发展策略、统一的产业链协作指挥,统筹重大事项落实和重要资源配置,探索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

二是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建立产业链关联中小企业名录库,助力本地工信部门、科技部门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实施专精特新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助力打造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三是带动各类主体搭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试验验证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提升产业集聚能级。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大中小企业以共创共享、良性共生、协同发展的方式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客观上要求产业链中的大中小企业实现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以此来深化合作并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十四五”时期提高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区域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