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从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协调推动兼并重组等其他降杠杆措施、完善降杠杆配套政策、做好降杠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督等6方面提出27条工作要点。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剑看来,在当前宏观经济存在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工作要点印发将促进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通过减轻债务负担,进一步增强企业防风险能力。
杠杆率的优点
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
1. 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
2. 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新资本协议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将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本水平。有关数据显示,一些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比率出现背离。通过引入杠杆率,能够避免过于复杂的计量问题,控制风险计量的风险。
3. 有利于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通过引入杠杆率,使得资本扩张的规模控制在银行有形资本的一定倍数之内,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
杠杆率的缺点
杠杆率也有其内在缺陷:
1. 对不同风险的资产不加以区分,对所有资产都要求同样的资本,难以起到鼓励银行有效控制资产风险的目的。
2. 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将资产表外化等方式规避杠杆率的监管要求。
3. 杠杆率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定义,同时对会计准则有很强的依赖性。
由于杠杆率的相关项目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受会计并表和会计确认规则的影响很大,在各国会计准则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该指标难以在不同国家进行比较。由于杠杆率具有以上内在缺陷,不可能简单替代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作为独立的资本监管手段,但其作为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手段,可以从另一角度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扩张规模。
我国企业杠杆率的现状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Wind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整体杠杆率为130.39%,较高峰期144%出现一定幅度回调。从结构方面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杠杆率高于民营控股工业企业。纵向比较来看,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从融资来源来看,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来自3个方面:银行传统信贷、债券融资、表外融资 (主要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阮健弘近日表示, '我们关注到企业部门的债务上升的速度是比较快。'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孙学工认为,杠杆率偏高,特别是企业杠杆率偏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就会上升。因此,未来降杠杆一方面来自企业整体杠杆水平下降,逐步向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靠拢。受益于市场化债转股、混改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杠杆水平会进一步下降,逐步接近市场平均水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杠杆率》
零点财经《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详解》
经济日报《一文看懂中国企业杠杆率究竟有多高?》
Wind综合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券商中国《企业如何降低杠杆率?五部委发文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