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国企改革三大战略议题,提前规划布局十四五时期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着愈发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将面临更多挑战。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对供给侧和需求侧造成巨大冲击,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给国企带来了短期经营压力和中长期机制改革压力。在“十四五”规划正式开始实施之前,面对国有企业特殊的内外部环境,我们需回答的核心议题仍应回归企业本质,即企业的战略方向将“去向何处?”。

      中大咨询认为国资国企在十四五阶段需关注“战略方向”三大议题。


       国有企业要真正达成“一流”目标,需要首先思考如何在既有多元业务上“增强主营业务”,进而通过“产业配套升级”提升竞争力,同时在必要的国际化进程中,通过合理的“全球化布局”最终达成“世界一流企业”的终极目标。


       1.增强主营业务: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国家层面战略布局的需要,国有企业在传统基础行业寻求经营运营的突破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多业务、集团式的发展现状,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陷入了盘子过大、主营业务不强的陷阱;而在“十四五”规划的计划下,“夯实主业”重新成为了国企改革的主要议题,我们认为国企可从布局新兴技术及寻求价值链升级两个方面寻求在传统实业主业上的突破。


       ◆布局新兴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创新技术的引入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逐渐开放市场下,国企应更为积极的进行前瞻技术的探索布局,寻求生产精益甚至商业模式的创新。


       ◆寻求价值链升级: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国企需要从传统“以生产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基于自身特点寻找差异化发展路线。


       2.产业配套升级:

       伴随城市群的概念逐渐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国有企业应该自觉肩负着 “承接国家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史使命,同时,国有企业也应该转变自身发展思路,深度挖掘自身深厚的产业链资源及相关能力积累,“培养产业生态集群”,体现出国有资本对产业带动力。


       政府对于区域内产业的推动手段逐步由单纯的“招商引资”向“产业集群规划”的模式发展,对区域内所需的产业模块及各功能模块的定义更为明确也更为多元。我们认为,各类国企可转变思路,根据发展需求精准提供相应的产业与技术支撑价值,同时以培养产业生态集群为手段,依托过去深厚的产业链资源及相关能力积累,成为区域产业布局的“织网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3.全球化布局:

       全球化布局是十四五规划战略中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收并购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布局中常见的拓展手段,如何制定符合企业特征的国际战略规划、筛选合适标的完成并购交易、并实现并购后的成功整合,是国有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关键议题。其中并购后整合是需重点关注的环节。

       在目前的企业合并的案例中,实际并购案例普遍存在最终并购价值远低于收购前预期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是因为缺乏专业、有效的并购后整合管理等问题,包括缺乏清晰的整合愿景、双方企业未在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等。同时,国企出海中由于体质问题更容易面临企业文化差异等管理挑战,为整合带来附加难度。

       因此,中大咨询基于过往丰富的企业重组整经验,归纳出需提示企业关注的要点,助力企业达成平稳有效的整合管理。首先,整合企业需以明晰的整合愿景为起点,并尽早对整合进程进行整体化、统一化的整合方案,以提前主动规划、避免事后被动响应。其中,尽快释放协同价值可增强团队整合信心、加速业务步入正轨,因此需为之制定可量化的协同价值目标。同时,整合执行团队需依靠内部有效支撑,包括机制、权责等层面。最后,对于庞大而复杂的企业整合项目,如何构建高效沟通机制亦是成功整合的关键。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在中大咨询看来,我们既要有应对当下的策略,也要有立足长远的战略。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在“十四五”和更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将追求“更为安全的发展”,同时力求在稳增长和防风险方面实现长期均衡。回顾2020年过去的这半年,国有企业依然要登高望远,瞄准自身新的战略定位,把 “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报《谋篇布局“十四五”,习近平总书记领航前行》

国研中心《中国区域格局新变化及对“十四五”的启示》

央视网《焦点访谈:远瞻“十四五”,有哪些重要信息?划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