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冠疫情让2020年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特殊节点。近期,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何深意?又该从哪里下手开启这场“循环之战”?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
中大咨询认为,中央明确强调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不仅明确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同时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从微观上是重新构建企业新发展格局下的动态运行体系,从宏观上更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让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
循环时代下,如何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国内市场大循环,急需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方面限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消除各类行政限制和非公平竞争;要彻底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要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畅通流通“大动脉”;要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有效需求,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2018年,我国企业国有资本权益总额58.7万亿元,99%的股权资本是工商产业型资本投资公司的资本。要加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有关要求,进一步鼓励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而打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资金循环,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经济全局,实现国内经济循环。
三是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疫情打击最重的是实体经济,克服疫情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还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借此疫情之后重启经济增长之机,应当下决心将脱实向虚的趋势扭转过来。重构虚实经济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
循环时代下,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显得急为迫切。当前,企业更加应该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内生产各要素、各环节全部网络化,同时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企业间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于此同时,企业可通过布局创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选择范围划定、明确业务方向、看势定局三大步骤来筛选重点发展的创新业务机会。
◆划定范围时,通过研判政策趋势、竞争趋势、社会趋势与科技趋势确定备选边界。
◆明确方向时,企业布局创新业务可在划定范围内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专业领域和产业科技创新三个方向寻求潜在创新业务机会。
◆看势定局时,分析潜在业务机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分析潜在业务机会竞争环境下的新赛道、行业格局和能力差距,明确入局时机。
总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必由之路。在国内南方最大的咨询公司中大咨询看来,企业转型升级应当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研、内部及专家访谈、观察讨论等方法,深入剖析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转型升级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发现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提出有针对性的企业转型升级建议和阶段性实施规划,并帮助企业培训相关管理人员,切实落实转型升级方案,从根本上长远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困境。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时报《产业聚焦丨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周刊《黄奇帆万字长文:怎么构建“国内大循环”?》
光明日报《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