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十四五规划要求,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打造发展新高地

       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加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2012年“十八大”上,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型未来,明确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其中,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是必然之举。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企业必须制定明确合理的创新规划,指引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基于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近30年产学研管理咨询经验,中大咨询研究院提出企业创新体系,包含创新目标系统、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和创新支撑系统。

       1、企业创新目标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预期成果和总体部署的阐释和描述,指导和促进企业在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创新支撑系统层面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活动的开展助力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结构升级,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企业创新行为系统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系统,是企业创新的重大外象表现,由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成。在企业制定创新规划的过程中,明确这三类创新行为的方向与路径至关重要。

       3、创新动力系统是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展的基础,包含创新主体架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流程以及创新资源能力,五大动力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支撑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

       4、创新支撑系统中蕴含的创新文化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规范、创新文化环境等。

       四大系统贯穿创新规划制定的逻辑链条,涵盖企业创新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多关键要素,有助于企业制定创新规划,完成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大咨询认为,企业有必要打造强大的创新目标系统、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与创新支撑系统,形成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制定合理的创新规划,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新华社《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大咨询《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