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金辐照、黄金珠宝、南网能源相继登陆A股,奏响国企混改上市新乐章。“上市是混改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支持鼓励中央企业通过上市渠道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一些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过高的,鼓励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更好地转换机制,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激发企业创新力的重要突破口。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大了国企混改的范围和深度,国有企业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如何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实质性作用,实现不同资本在企业微观层面的高效互补和有机结合,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战略引领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前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战略性思维。对于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而言,战略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明晰企业想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的战略需求进行匹配,使其能够真正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由于企业创新是一项周期长、风险高且不确定性的投资活动,唯有从源头上、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引领才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战略选择是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前提,是影响改革成败的根本点与关键点,企业必须积极主动进行战略性思考,纵观企业整体布局,充分发挥企业战略的引领作用,只有将混改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让战略“落地生长”,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治理发力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根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引入不同形式的非国有股东,发挥不同性质资本的特点,实现国有与非国有股东的资源互补。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实现最优的股权结构,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与监督机制,最终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从股权的角度来讲,混改后的国企要竭力实现“一股领先、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从董事会的角度来讲,国企要对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保证非国有股东在董事会结构中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其治理效应。国有企业在深化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体制的改革中,应以股权结构为突破点,以董事会为核心,实现包括国有股东在内的多元化所有者在董事会中的席位,达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目标,推动企业创新、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分类分层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助推剂。基于国有资本功能特殊性,自身资源禀赋差异性的特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做到“一企一策”,分类、分层逐步助推国企创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国企的创新目标有所不同,只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相匹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才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国企要围绕自身主业发展,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巩固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风险,提升企业持久竞争力。通过混资本、融资源、改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及体制机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在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中大咨询认为,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宏观上把握方向,微观上把控质量,合理引入投资主体,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实现股权层面的“混”,更应该实现治理层面的“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创新水平,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参考文献:
中国证券报《国企改革:“改”出新活力“创”出新局面》
经济参考报《大力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中大咨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新鲜提法的使用与解读——混合所有制改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