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各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6月底总体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阶段性进展,有力增强了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着眼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聚焦难点,突破重点,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企改革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总结出国有企业在三年行动背景下所需聚焦和攻坚的四大重点:

一是聚焦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企不分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很难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很难真正把十九大提出的效益优先原则落到实处。因此,各大国有企业在今年下半年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应聚焦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加快构建国有企业新发展格局。

二是聚焦解决国企治理不完善的问题。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出台多年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架构已经形成。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如何有机融合,还需要继续探索;董事会应该享有的权力如何有效享有还需要继探索;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如何在规范的同时提高效率还有待继续探索;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也需要继续探索等。因此,各大国有企业在今年下半年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需要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继续发力,聚焦解决国企治理不完善的问题。

三是聚焦解决国企机制不活的问题。机制是企业和企业员工积极性和潜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性制度安排。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收入能高不能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员工能进不能出、企业能维持不能破产的问题尚未真正破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根本的制度性原因就是国企机制不活。如果能进不能出、能维持不能破产的问题不能得到较好解决,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效益优先从何而来?因此,各大国有企业在今年下半年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应该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展,聚焦解决国企机制不活的问题。

四是聚焦解决国有企业效率偏低的问题。企业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效益,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如国企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这对国企效益肯定会有影响。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十四五”规划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的效果和检验,国有企业要聚焦解决国有企业效率偏低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改和好改的问题大多已经改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这正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所强调的。进入下半年,国有企业要继续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章

新华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过半任务》

人民日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人民日报《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