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国资委持续推动省属企业综合改革,实现“三能”(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在省属企业普遍推行,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有效激发,企业组织效率和管控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三项制度改革与国企改革进程一直相伴而行、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在国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企未来发展需求相符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国企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国企发展动力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的供给侧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高国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和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关系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方面所需掌握的四大法宝:
一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全力推动国企改革主引擎。劳动组织设置的科学与否,关系着生产效率问题。科学合理、精细完善的劳动组织结构,对于岗位设置、定岗定员、合理开发使用劳动力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国有企业要以建立适应市场化需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为目标,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设置各类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结构,强化岗位职能管理,使之达到工作职责制度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人员组合最佳化的目的。进而逐步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组织结构,形成国企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健全人事制度,全面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国有企业要以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为核心,合理调配和使用优秀人才,淡化“身份”,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其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打破原有用人机制,实行按岗聘用、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动态化管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透明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即“职工选岗位,岗位选职工”,以此达到人员合理配置的目的,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三是完善企业机制体制,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当前,国有企业活力难得到释放,一般是因为机制体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管理力度。因此,国有企业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新的管理体系。其次,要推动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甲方、乙方的契约关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强化管理、强化责任心”的激励机制。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突出任期制与契约化改革在三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和动力的关键举措。国有企业要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生产活动等方面落实好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明确签约人的聘任期限、工作职责、权利义务、薪酬与考核、续聘解聘事项,确定业绩目标,并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从而有效发挥业绩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带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而言之,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依旧任重道远,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坚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循序渐进开展,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确保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助力国有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章
新华社《央企调结构步入“快车道” 五路并进做好“加减法”》
新华网《四川场道突出“平台建设”引领转型发展》
学习时报《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