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激发国企体制机制活力强心剂

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虚化、责任不明确、契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理层作用的发挥。2020年以来,山东省国资委深入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在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扎实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能从更深层次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能有效激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思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换生产方式改进管理,重新整章建制,改善管理流程,实现国有企业最终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国有企业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国企体制机制活力主要有以下四大关键: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机制。国有企业在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时,要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企业党组织负责会同董事会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企业控股股东及其党组织重点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特别是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方面把关,保证党组织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指导企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由企业董事会依法聘任和管理。

二是突出契约精神,对照经营目标严格落实考核责任。国有企业要把聘任协议、业绩合同作为管理经理层成员的关键,约定每名经理层成员的任职期限、考核内容、指标及目标值、考核实施与奖惩等。考核指标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确定。考核指标和考核规则一旦确定,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实现薪酬能增能减。国有企业应规定薪酬根据业绩考核结果体现奖优罚劣,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同时应建立薪酬延期支付和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在岗位聘任协议中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灵活开展多种中长期激励,不断丰富薪酬结构。

四是继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国有企业在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企业内部干部职数和结构,同时层层分解企业运营指标,逐级传递压力,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倒逼国企管理机制的创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不是一个名词上的改变,它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变。而人才将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要基于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现实需要,继续优化国企内部的人才结构。

为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换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管理人员活力,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有企业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事实证明,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选择,是激发国企体制机制活力的强心剂。作为和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关系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总结出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点击详细查看《国有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30问》)具体操作中的问题并作出解答。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通过规范选人机制和契约,履行契约,严格按契约办事,变成法律经济手段的管理,让依法治企精神渗透于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逐步形成各类经营行为全面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章:

山东省国资委《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激发企业体制机制活力》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加快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在强动力提效率上求实效》

广西国资委《广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