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趋势,对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物力、人力、财力、平台和体制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同时明确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推动产业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是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急先锋、排头兵。国有企业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在产业变革中汇聚发展优势。作为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总结出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变革中所需注重的四大关键:
一是紧扣区域一体化促合作。国有企业要在区域中找准优势、明确定位,才能加快自身发展。通过从产业链、供应链上连接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集中区位要素、技术要素、资源要素、土地要素等,在跨区域合作中实现高效配置,让产业和区域内部形成不同梯次的产业布局,进而促使各地生产要素流动、经济结构优化。国有企业产业比较优势越明显,深度合作越紧密,在一体化基础上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越有支点、越有空间。
二是紧扣高质量促创新。国有企业要清楚地认识到,产业发展和产业变革看“量”更重“质”,这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在这种前提下,国有企业要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强化源头技术供给,通过科技力量联合,开展集群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有助于推进“卡脖子”项目的技术攻关,综合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国有企业要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并发展战略性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深度融合,这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数字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规模集成和重组,又不断推动新技术的迭代更新。因此,国有企业还需特别重视基础研究,注重通过原始创新来实现战略性新技术的源头供给,形成独特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
四是要完善企业创新体系。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性技术开发一般不能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并且存在巨大的失败风险,所以大多数国有企业缺少投入意愿。然而一旦某项原创技术呈现了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市场内往往又会迅速形成多个竞争群体,产生大量同质化和低水平的重复项目,分散和浪费了人财物,严重削弱研发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创新体系来组织高效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构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强调对科技创新的总体和长远谋划,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协同创新作用,帮助国有企业在产业变革中汇聚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国有企业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排头兵,在产业变革中汇聚独特发展优势。
参考文章
人民日报《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等工作稳步推进,让国有经济结构更优实力更强》
光明日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资委新闻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升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与国有企业”学术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