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在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在肩负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兼具重要的环境责任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立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国有企业不能成为仅仅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环境污染的“红色企业”,积极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路径也是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更重要的是,发展绿色经济能够使国有企业在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的同时又能降低、减少自然资本的消耗,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创新和支持。国有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通过集中资源对环境保护技术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技术的开发,并重点推广与应用资源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以最终实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探索实施创新应用和吸收新型的优良技术应用模式,使关键技术和新型技术应用的水平范围不断进步,最终构建起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技术支撑体系。作为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伙伴,中大咨询梳理出国有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路径所需关注的四大关键

一是围绕核心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国有企业要重点聚焦产业、行业内的重大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研发,着重研发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技术、清洁高效开发资源和资源利用技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处置利用技术,以及相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对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与突破,使国有企业相关行业的绿色低碳技术真正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核心技术,牢牢把握未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科技制高点。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国有企业要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国有企业应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注重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技术储备;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其次,国有企业要健全能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国有企业应通过物质流通、能量利用以及公用工程共享,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循环经济效应,积极推进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链延伸,构建产业问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技术研发和绿色能源推广,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服务链。

三是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要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制定研发突破、成果转化、试点带动和技术推广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绿色技术商业化进程,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促进企业进行长期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和引导国有企业绿色转型,使企业能够有组织地或者自发进行聚集,以提升新型资源的利用效果和利用效率,形成自有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交流合作。当前,国际合作交流、跨国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日益成为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国有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就要抓住参与全球绿色合作、推进低碳技术交流这一关键,从国际间合作、城市地区间协作、行业领域内部交流等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分次推进节能环保材料、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污染治理与三废再利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等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的深度合作与交流,积极建设更有效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做在前、走在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只有加快技术创新,才能解决环境和能源日益加剧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企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低碳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国有企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参考文章

人民日报《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一财经《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争当主力 助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