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如何把握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已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推进“双碳”的实现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企业在面临这一巨大挑战的同时,避免不了出现失误。中大咨询研究院开展“双碳”系列研究,根据各个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时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等乱象,总结出六个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供企业参考避免出错。
一是“唯降碳论”。推动“双碳”目标不能将降碳与控制温室气体和节能降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分裂开来,国有企业需做好统筹规划,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碳减排的成本;也不能将“双碳”工作认为是单纯的降碳工作,它不仅是绿色发展问题,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
二是“一刀切”。切勿“一刀切”,不同地区和产业的情况大相径庭,国企要结合自身的产业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的现状等,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树立全局观念,有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地细分任务,制定行动方案,把握科学的节奏和力度,有序推进。
三是激进行事,一哄而上。实现“双碳”工作虽然时间紧迫,但它中间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企业切勿一蹴而就、一哄而上,面对紧迫且复杂的风险挑战,应该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变革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从眼下突出的矛盾入手,将碳减排这一目标列入企业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持续推进。
四是没有重点地实施计划。企业要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进行“双碳”工作。“减碳”要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再从产业、金融等多方面制定计划来推进低碳转型。切勿一味地“减碳”而造成企业发展失速,转型“脱轨”和失衡。企业要先着眼碳达峰,再着重碳中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工作重心应放在碳达峰上,将达峰的峰值、时间表、措施和路径等研究清楚,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五是出现“鸵鸟心态”和盲目发展“两高”。某些企业涉及到“碳排放”的工程项目一律放弃或直接“毙掉”,没有中长期的规划,或是盲目在碳达峰之前继续扩大“两高”项目,将导致碳排放增加速率快,碳峰值升高,给后期碳中和带来更大的压力和代价。企业必须坚持碳减排不动摇,努力实现“双碳”目标。避免和遏制这类倾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举成功。国企要坚持全局观念,尊重科学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稳中求进,抓住“双碳”带来的机遇,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参考文章
中国经济网《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
中国经济网《实现“双碳”目标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经济日报《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