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国企探路“碳交易”要做好充分准备

据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由此正式开放,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启动。国家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激励企业向“绿”转型,推动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能源国企探索市场化的碳资产管理,同时也要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好准备。中大咨询能源事业部开展“碳交易”专题研究,根据目前碳交易市场“非完全体”的特征总结出三点建议,供能源国企参考如何迎接碳市场的到来。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第一批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现阶段主要为发电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下,将来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盈利的可预测性将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项目,尤其光伏发电产业的需求在受到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引导作用下将不断提高。未来能源国企应当提升清洁能源的比例,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向新能源转换的节奏势必进一步加快。

二是利用市场机制做好“碳资产”管理必修课。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落地,在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因为其稀缺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从而将成为企业又一个新型的资产类型——碳资产。对碳资产做好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盈利水平。能源国企要把碳当作资产来管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发掘更多的发展潜力,更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持续优化。

三是抓住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遇,逐步适应。碳交易市场刚起步,配额分配较为宽松,现行的配额制度还是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尚未带来巨大的排放成本。随着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减排潜力大的企业提供激励制度,企业要充分抓住碳交易市场的机遇,合理判断市场预期,探索减排新思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启,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属于“非完全体”的市场,各个方面都有望进一步加强,通过国家和企业共同携手,不断深入实践和探索,将会更好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章

中国经济网《全国碳市场启航在即 能源国企探路“碳资产”管理》

中国经济网《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大咨询《碳中和战略部署下,光伏发电产业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