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划在城市应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化规划在未来的发展受两大因素影响,分别是技术和需求。其中需求因素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而技术因素则因特征和水平可以实现短期内的预测。因此,这里仅以目前可预知的技术水准,结合最迫切的发展需求,讨论信息化应用至城市规划中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一、数据网络技术促成的信息共享趋势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规划用信息数据库,但在共享方面做得并不好,数据库的独立性过强,一方面难以实现跨城市、跨领域、跨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使数据库的应用能效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加强共享平台建设和数据网络建设,一方面将城市规划的数据库与公安、税务、工商、交通等部门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建立城市整体的数据网络;另一方面,与其他城市展开合作,连接数据网络,期望最终能完成全国范围的巨大城市规划网络,这对我国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遥感监测技术促成的动态规划趋势

目前的信息化规划模式无论是设计还是管理在动态性上都有所不足,难以满足越来越快的城市变化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遥感监测技术,将其与前述的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一图技术结合起来,对城市中的各项规划信息实行动态监控、动态反馈,保证城市规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GIS技术促成的智能规划趋势

从本质上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方向性的成果预期,因此预期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最终质量,这种特征反映到信息化规划上就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最适于智能规划的技术是GIS,因为GIS技术原本就集成了空间分析和数学模型两大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智能分析。通过对GIS的改进和融合,可以令其与基础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大数据建模分析,预测出更准确、全面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