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是我们新时代、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格局下,我国的数字经济这几年蓬勃发展,推动着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当然我们更多的要看到问题。
一是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
由于各种原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两个“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近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差距。比如,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各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举一个数字,高端专用芯片95%靠进口,掌握在国外手里。所以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5G、智能传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公关,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海量数据蕴藏着规律和逻辑,关键是要把它挖掘出来,要整理、分析、应用,这样数据资源才能变成财富。因此,只有和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应用,并且运用相应的智能终端,大数据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这是第一个差距。
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应用的深度不够,需要引导和支持
不少工业企业对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本行业、本企业的效率,促进转型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讲了成绩,还要讲问题。加上一些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也不够准确,弄得一些企业摸不着头脑,带来很多的困惑。一些工业企业对大数据技术掌握的不深,数据挖掘加工不够,应用的路径还不清楚,所以在那里观望,止步不前。而且大数据企业他们对工业领域的需求理解不深,这也不能责怪,隔行如隔山。因此缺乏面向行业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建议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典型的交流推广,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应用方案。大数据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能不能发挥?关键取决于是不是大数据和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问题相结合,不结合它起不了作用,只有结合才能够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三是需要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
企业普遍采用的智能控制,采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所以机器换脑、机器换人,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个太明显,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业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复合型人才,既有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又懂得工业规律,这样的复合人才太少。也需要兼具行业知识和数字的新型产业工人,对工人的要求也不一样。另外一方面也会减少用工岗位,带来下岗失业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复合人才培养和再就业培训,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复合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再学习,尤其对下岗工人的再培训,让他们再就业。也有好的典型,比如到贵阳高新区,这几年发展高新区一个是数字经济本身的岗位,一个是为数字经济服务的岗位,加起来增加了4.2万人的就业岗位,所以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
四是安全的问题
比如个别大数据服务商,私自采用和使用企业或者个人数据,没有经过授权,这个曝光不少。所以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企业担心数据丢失,所以不愿意把数字交给阿里巴巴,所以也限制了数字的使用效果。还有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现在大量的计算机,互联网,这样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是黑客供给,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计算机失灵,这个影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