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其关键在于以融合发展为契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产生支撑效应和引领作用。我国正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关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重塑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时代新发展的新动能,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我们简单探讨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面临着什么问题。
一、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足
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领域缺少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沉淀,在赋能后如何获取价值创造方面仍在摸索前进,在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升,在标准、检测和服务体系方面急需加快建设完善。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制造技术落后国际领先水平约两代(36个月),国产基础软件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深入,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稳定性和成熟度等与国外主流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的外资垄断程度较高。
二、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对融合的认知存在差异。大部分制造企业已实现从单一产品竞争向供应链竞争的转变,但很少有企业能够意识到在制造全生命周期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具有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损耗等战略价值,依然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制造轻服务、重规模轻质量的观念,企业间及内部部门间也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另一方面,大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虽然了解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但对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工艺流程缺少掌握,难以准确、有效地满足制造企业的实际运营功能需求。
三、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大量空缺
数字经济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引发诸多组织、业态、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促使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关键瓶颈。当前,大多数人才分布在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运营领域,深入掌握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数字化战略管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等领域专业技能人才的总量还是相对较少。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严重缺乏深入了解传统制造业运作流程与关键环节,能够在细分垂直领域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跨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