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为国企混改“元年”,过了一年时间,国企的员工控股已经进一步推进了,本文探讨国有企业进行员工持股需要注意什么要点。
1、员工持股的实施时间越早越好
初创期企业的资产少,员工购买股份的价格较低。鉴于公司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员工越努力,企业做得越好,企业的资产越高,员工购买股份的价格越高。对于拟IPO的国企,由于员工持股可能会被认定为股份支付,对企业当年度净利润会产生影响,因此,员工持股实施越早,员工持股与引入投资者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对报告期内净利润及其递增走势的影响越小,相应对IPO的影响越小。
2、员工持股需要设定业绩条件,业绩条件的考核需注意公平性与合理性
员工持股不是吃大锅饭,应建立以业绩导向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达到考核条件的员工才能获得股份或者参与分红。公平是确立和推行激励与考核制度的前提。业绩考核指标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选取。员工持股的业绩指标不是日常管理的绩效考核,考核指标不宜太多也不宜太细。同时,业绩实际完成情况与业务团队的能力有关,也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体现成长性。如果考核指标的设定存在不合理性,那么可能导致引发内部不公平。
3、员工持股需要明确国有股东与经营团队的授权范围与责任承担
国有股东作为出资人的身份,起到“管资本”的作用,但大多数国企股东不可避免会介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但国有股东管到何种程度,对经营团队又授权到何种程度,需要明确范围和边界。如果经营团队认为自己对于企业没有话语权,他们将失去对持股的积极性。而且不厘清国有股东和经营团队各自的权利义务,不利于经营团队的风险归责与风险承担。如何出一套既符合国有资产管理,又能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的母子公司管控与授权体系,对于经营团队的激励非常重要。
4、增量引入而非存量转让
按照2016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下发规范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的规定,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方式开展员工持股。根据《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的规定,“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